民國二年一個夜晚,湘西紅岩溪鎮。
深夜,家家戶戶都己經睡覺,商戶都己經打烊。
在鎮子北側一條小路上,由東向西行進著一行奇怪的人,打頭的是一個道士,穿著黃色的道袍搖著鈴鐺,扔著紙錢,並喊著:湘西趕屍、生人勿近。
後麵跟著五個穿著大卦的人,額頭前粘著符紙,皮膚幹枯、發白,一跳一跳的跟在道士的身後。隨著道士搖著鈴鐺,每搖一下,後麵的人就向前跳一下,他們動作統一,靜靜地跟著道士,他們經過的鎮子沒有一點聲音,仿佛時間停止了一樣。
大家看到的這個道士名叫:李道福,是我的爺爺,我的爺爺是以趕屍為生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趕屍匠。
湘西人死後是講落葉歸根的,趕屍起源於幾千年前,蚩尤率兵在黃河邊與敵對陣廝殺,直至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後方撤退,士兵們把傷兵都抬走後,阿普蚩尤命令阿普軍師把戰死的弟兄送回故裏。
於是阿普軍師裝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樣,站在戰死的弟兄們的屍首中間,在一陣默念咒語、禱告神靈後,原本躺在地上的屍體一下子全都站了起來,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節”後麵規規矩矩向南走。
在清朝中期,由於趕屍的技術出現,走出去的湘西人如果客死他鄉,就要由趕屍人將屍體趕回到湘西老家。我的爺爺就是幹這個的,並以此為生。
我的爺爺小時時候是個孤兒,不不知道出生多處的時候就被丟武陵山的一座三清觀的山門前,哭聲引起了道觀裏的道士注意,道觀的道長看著可憐,就收養在道觀裏了。
我的爺爺是在道觀裏長大的,道長看到他比較聰明,就教了他一些趕屍驅鬼、祛病除魔、算命風水的法術,由於未正式出家當道士,所以二十歲的時候就下山自某出路了,武陵山離湘西龍安縣比較近,爺爺就到龍安縣作了一外趕屍匠,兼職給人看風水。
當年爺爺在縣城裏還是比較出名的,手藝好,還可以及時將客人帶回來,有不少人都找爺爺出去帶親人回來安葬,所以生計還是不成問題的。
後來手藝傳到我父親這裏的時候,趕上新中國成立不久,不許搞封建迷信,這門手藝到父親這裏沒有了用武之地,就放了下來。後來改革開放,慢慢地有些人對風水又重視起來,所以父親就開了一家風水店:祈福軒。
父親在縣城北麵開辦了祈福軒,現在沒有了趕屍的,就幫別人看起來了風水,治一些癔症病,還賣一些祭祀用品等,生意還算可以,時間長了,在龍山縣也算是小有名氣了。
過了幾年,父親因病去逝,祈福軒也就傳到我的手裏了,這時我剛剛大學畢業,也沒有出去找工作,就是想著怎麼把父親的祈福軒經營好。但是父親沒有教過我任何技巧和法術,留給我的隻有幾本發黃的手抄本,記載著如何趕屍、驅鬼、看風水的方法。我隻能憑自己的理解來慢慢學習。
不過我還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有小發小,叫張石磊,我習慣管他叫石頭,石頭是他是乳名,這個和我從小一起玩到大的朋友是很支持我繼續經營祈福軒的,他也比較喜觀當個陰倌的,必竟當陰倌是可以讓他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讓他出去也有東西和別人吹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