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玄宗南狩一,百司奔赴行在,翰林善棋者王積薪從焉。
蜀道隘狹,每行旅止息,道中之郵亭人舍,多為尊官有力之所先。積薪棲無所入,因沿溪深遠,寓宿於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婦姑評,皆閻戶,止給水火。才瞑,婦姑皆閣戶而休。積薪棲於簷下,夜闌不寢,忽聞堂內姑謂婦曰:“良宵無以適興,與子圍棋一賭可乎?”婦曰:“諾。”積薪私心奇之,堂內素無燈燭,又婦姑各在東西室。積薪乃附耳門扉,俄聞婦曰:“起東五南九置子矣。”姑應曰:“東五南十二置子矣。”婦又曰:“起西八南十置子矣。”姑又應曰:“西九南十置子矣。”每置一子,皆良久思唯。夜將盡四更,積薪一一密記,其下止三十六。忽聞姑曰:“子已敗矣,吾止勝九枰耳。”婦亦甘焉。
積薪遲明,具衣冠請問。孤姥曰:“爾可率己之意而按局置子焉。”積薪即出囊中局,盡平生之秘妙,而布子未及十數,孤姥顧謂婦曰:“是子可教以常勢耳。”婦乃指示攻守殺奪救應防拒之法,其意甚略。積薪即更求其說。孤姥笑曰:“止此,亦無敵於人間矣。”積薪虔謝而別。行十數步,再詣,則失向來之室閭矣。
自是積薪之藝,絕無其倫。即布所記婦姑對敵之勢,罄竭心力,較其九枰之勝,終不得也。因名“鄧艾開蜀勢”,至今棋圖有焉,而世人終莫得而解矣。
【譯文】
公元七五五年,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叛亂,一時間把個好端端的唐王朝攪得雞犬不寧,民不聊生。唐玄宗見京城難以保住,便帶著文武百官向四川一帶奔逃。
當時,朝中有位翰林名叫王積薪,是著名的圍棋國手,也跟著玄宗一起出逃。這些人每到一處休息,那裏的驛站及周圍人家,多被達官貴人們強行占用了,致使一些官職低微的時常很難尋到借宿的地方。一次住定後,王積薪費了好大勁還是找不見可以過夜的地方,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似的。萬般無奈,他便順著一條小溪走去,一直走了很遠,才在深山溝裏尋到一戶人家。這家裏隻有婆媳二人。王積薪說明來意後,老婦人先端出些粗茶淡飯讓他充饑,隨後說道:“這裏就我婆媳兩人,你在此居住不方便,就請另找別的地方去住吧。”王積薪道:“天快黑了,這裏實在難以找到人家呀。”老婦人說:“如果先生堅持要在這裏借宿,那也隻能委屈一下,就在門外屋簷下過夜吧。”王積薪見主人這樣說,也隻好答應下來。天剛黑,婆媳兩個就把門栓上了。王積薪獨自一人躺在屋簷下,想起這些天來所受的折磨,想起家中的親人,直到夜很深了,仍久久難以入睡。忽然,他聽到屋裏婆婆對兒媳說道:“媳婦,這麼好的夜晚,也沒什麼可以消譴的,咱倆下盤圍棋好嗎?”隻聽兒媳應道:“好吧,我也正睡不著呢!”王積薪暗想:真沒想到,在這窮鄉僻壤,這婆媳二人居然還會下圍棋,可很不簡單了。這時,隻聽兒媳又說道:“婆婆,你的棋著比我高,還是叫我先走吧。”婆婆說:“可以,可以。什麼時候不是先讓著的。”王積薪心下納起悶來:屋裏也不點燈,而且一個在東屋,一個在西屋,這可怎麼下呢?於是,他把耳朵緊緊貼在門板上,細聽她們的動靜。正在這時,聽見兒媳說道:“我在東五南九下了一子了。”隨即婆婆接著說:“我在東五南十二應你一子。”一會兒,兒媳又說:“我在西八南十下子了。”婆婆又應道:“我在西九南十下一子。”……她們每下一子,都要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到四更將盡時分,聽聽婆婆說道:“你輸了,不過,我也隻贏了九子。”兒媳答道:“我的棋藝總趕不上你,回回都是你贏我輸。好,天色不早了,咱們睡覺吧。”此後,就聽不到屋裏的動靜了。她們這盤棋,一共走了三十六著,王積薪都一一記在心中。王積薪是圍棋高手,當時,沒有誰能勝過他的了。然而,這婆媳倆走的棋路,他卻是聞所未聞,感到高深莫測。他為自己有幸遇到了這樣的高手而高興,激動得一夜未曾合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