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元和八年,劉自許入覲,隱娘不願從焉。雲:“自此尋山水訪至人。但乞一虛給與其夫。”劉如約,後漸不知所之。及劉薨於統軍,隱娘亦鞭驢而一至京師柩前,慟哭而去。開成年,昌裔子縱除陵州刺史,至蜀棧道,遇隱娘,貌若當時。甚喜相見,依前跨白衛如故。語縱曰:“郎君大災,不合適此。”出藥一粒,令縱吞之。雲:“來年火急拋官歸洛,方脫此禍。吾藥力隻保一年患耳。”縱亦不甚信。遺其繒彩,隱娘一無所受,但沉醉而去。後一年,縱不休官,果卒於陵州。自此無複有人見隱娘矣。
【譯文】
唐朝貞元年間,魏博節度使手下有個大將叫聶鋒。他膝下有個女兒名聶隱娘。隱娘十歲那年,一尼姑到聶家討飯,見到隱娘,非常喜歡,便向聶鋒提出:“請將軍把女兒送給我教養吧。”聶鋒聽了之後,非常生氣,把尼姑痛罵一頓。尼姑說道:“我收這女孩做徒弟的決心已定,即使將軍把她鎖在鐵櫃裏,我也要把她帶走。”就在當天夜裏,不知怎麼的,隱娘果真不見了。聶鋒十分驚恐,派人到處尋找,但連個蹤影也沒有。此後,每次聶鋒夫婦想起隱娘,也隻是相對落淚罷了。
五年後,那尼姑突然把隱娘送回家來,並對聶鋒說:“我已經把你女兒教成,現在就交給你了。”說完之後尼姑立刻不見了。分別又重逢,一家人悲喜交集。聶鋒問女兒這幾年都幹了些什麼。隱娘說:“隻是跟師傅念念經而已。”聶鋒不信,非要逼她說出實情不可。隱娘才說:“我就是照實說了,你們也決不會相信的”。經再三盤問,聶隱娘才把事情的一五一十地講了出來:“我被尼姑帶走後,不知走了多遠,到天亮時,走進一個大石洞裏。洞口在半山腰,洞內十分寬敞。四周無人居住,安靜得很。那裏猴子很多,草木繁茂,藤蘿密布。那時洞中已經有兩個女孩子,都是十歲左右,個個聰明伶俐。她們不吃東西,能在陡峭的石壁上飛跑,就像猴子一般靈活。尼姑給我一口二尺多長的寶劍,叫我跟那兩個女孩登山爬樹。漸漸地,我發現自己的身子就像風一般輕了。一年之後,我在山上拿寶劍刺殺猴子,百發百中。後又刺殺老虎和豹子,也能非常有把握地砍下它們的頭來。三年後,我就能飛岩走壁了,用劍刺殺空中飛鳥,也沒有一個能夠跑掉。到了第四年,尼姑把那兩個女孩留下看守石洞,帶我到一個不知名的城市裏。在大街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非常熱鬧。她突然手指一人,一條條講述那人的罪惡,然後說道:‘你去替我把這人的頭砍下來,但千萬不可以讓旁人發覺。’她給了我一把隻有三寸長的短劍,讓我看準機會殺掉他。我就在大白天裏,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將那人刺殺了。然而,周圍的人誰也沒有發覺。到第五年時,尼姑又對我說道:‘有個大官僚作惡多端,害了很多人,今晚你去把他的人頭取來’。我又帶著短劍到那個官僚家中,從門縫中走了進去,伏在內室的房梁上,到夜深時,才把那人的頭割下來拿回去。尼姑見我後很生氣,問:‘為什麼到這時才回來?’我說:‘當時那人正逗著小孩玩耍,我怕傷著小孩,隻好等夜深了才下的手’。尼姑狠狠責罵道:‘以後對待壞人,決不能有半點善心’。我趕忙向尼姑師傅賠罪認錯。又過了些日子,師傅對我說:‘我替你把後腦蓋打開,把那短劍放進去,以後你想用的時候可隨時取出來’。當她把劍放進我的後腦後,又說道:‘如今你的本領已學成了,可以回家去了。’說完,便把我送回家來。”聽完女兒的講述,一家人都感到吃驚和害怕。從那之後,隱娘常常在夜裏不知去向,到天明才回來,可誰也不敢過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