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就聽到有人大呼:“快去看呐,村東頭兒的大水塘裏淹死人啦,快去啊!”揉著惺忪的睡眼,看見李寡婦在村兒裏奔走相告。
奶奶從廚房裏端了一小缽粥(農村用的一種砂製的大碗,專門用來盛粥、湯,還有燉肉用的)出來,看見外麵的村民們都在望一個方向跑。“陽陽,外麵發生什麼事了?”奶奶問道。
“奶奶,聽李寡婦說,好像是村裏的水塘裏淹死了人,所以大夥兒就都跑到那水塘邊兒去了。”繼續揉著眼睛說道。
“陽陽,你先喝粥,奶奶去看看就回來。”說完,解下圍裙,到房裏拿了個東西,便和眾人一齊往水塘那走去。看著這麼多人都去一個地方,我也跑了出去。不一會兒便來到了水塘邊,隻見村民們圍著一個地方,形成了一個圈兒,我也擠進了人堆裏。
“哎,你說這事兒挺邪乎的哈,昨兒個還剛說這孩子他奶奶不行了,說要給打口棺材,今兒怎麼變成了孫女兒赴陰曹了。”說這話的是村兒裏的一個婦女。
“我也覺得這事兒啊,很讓人琢磨不透啊,你說是不是這孩子給老太太擋了煞氣?”另一個婦女也說道。
擠在人群中的我,聽著各路的謠傳版本,但大多數都是人為,這淹死的人是替了一個老太太死去的。在人群的正中央,隻見一個白發蒼蒼風燭殘年的老太太,坐在地上,懷裏抱著個大概3到4歲的小女孩兒:“我的孫女兒啊,我的寶啊,你怎麼替了奶奶先去了呢,該去的是奶奶啊。天呐,你把我孫女兒還給我,你要就帶我走吧!”老太太聲淚俱下。
低頭看她懷裏的小女孩兒,確實是已經臉色蒼白,毫無血色,估計已經不行了。
坐在地上哭的是村裏的張老太,今年80歲。有2個兒子2個女兒,懷裏抱著的是小兒子家的小女兒。老太太一直住在小兒子家,因為大兒子和另外兩個女兒都在外地打工,隻有小兒子在老家種田。
“媽,咱們回家去吧。”人群中有個男人走了進來,安慰著老太太,要將老太太和那小女兒一起帶回家去。來人便是孩子的父親,村裏都叫他大明。大明哭著剛要把孩子抱起來,突然,人群中走出來一個人,那人說道:”不要碰那孩子。”
大夥兒都抬頭看向說話的人——是奶奶。
奶奶走到那淹死的孩子身邊蹲下身子,從口袋裏拿出了一枚銅錢,塞到了孩子的嘴巴裏。然後對大明說道:“大明,這孩子是被水淹死的,死後的人是最怕那個讓他死去的東西。比如,上吊死的人懼怕繩索;被刀殺害的人害怕刀斧;你女兒是被水淹死的,自然是怕水了。你剛才跳到水裏撈屍體,身上都已經濕透了,如果濕濕的衣服碰到了她的屍體,會讓她很不安,如果影響投胎就麻煩了。”
“那您為什麼現在就把一枚銅錢塞到孩子嘴裏?”大明不解地問道。“大明,本來塞銅錢是應該在孩子搬回家後入殮的時候塞進口裏。但是,這池塘畢竟死了不少人,所以,我擔心孩子的魂魄會害怕這池塘裏的鬼,就在她口裏塞銅錢辟邪。現在,就讓兩個村民幫你把孩子用板車拉回去吧,你在沒換衣服之前先別碰孩子。”說完,奶奶就讓兩個村民把孩子抬到了板車上,然後拉回了家。
一進大明家,便看到了一口猩紅的棺材躺在大廳的中央,一齊送孩子回來的村民們都覺得毫毛直立!眼前的棺材,竟然變成了這個孩子睡的。
奶奶看見了棺材,說了句:“這棺材確實不是老太太睡的。”眾人聽完,更是唏噓不已。
“他奶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啊?”大明皺著眉頭問道。“對啊,他大妹子,到底怎麼回事兒,為什麼我的孫女兒就這麼沒了。”大明的老娘心疼地看了一眼孫女兒。
“大明,打棺材的師傅是誰?”奶奶對著大明問道。因為村兒裏有兩個打棺材的師傅,奶奶不知道他請的是哪家。“給我媽打棺材的是那王師傅,怎麼了,他奶奶?”大明問道。“三胖。你能去把王伯伯叫來下嗎,就說奶奶找他。”奶奶叫村民堆裏的三胖去跑個腿兒。“好嘞奶奶。”三旁最聽奶奶話了,因為他經常來我奶奶家找我玩兒的時候,奶奶都會給他好吃的。
看著三胖一溜煙跑了,奶奶又繼續對大明說道:“大明,孩子洗身體的水,必須是買來的水,千萬別用陽間的水給她洗身子。”奶奶叮囑道。
這裏我給大家說一下,所謂“買水”,就是在死者死後,家屬要為其擦洗身體。擦洗身體的水,不能是陽間的水,必須要是“陰水”,也就是陰間的水。要得到這陰間的水,就必須一行人披麻戴孝,一身素稿,端著個盆兒,走到河邊。然後,燃放鞭炮,並且焚燒冥紙元寶,向陰間“買水”。最後,便用盆在河水裏舀出一盆水,這便是陰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