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盤古開天地以來,萬物複蘇,四季交替。女媧造人,隨之出現了人、魔、仙三族。
後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大戰,共工觸怒不周山,導致天塌地陷,天河之水灌入人間。女媧不
忍生靈塗炭,煉五彩石以補天地,這才讓天地萬物重獲生機。
相傳一塊補天神石落入凡間,化作一山,名喚“雲台”。此處為鎮壓七十二魔竅聚陰之地,
上古之戰時魔尊彙集大軍出世,幸而此石壓製,魔尊力量大減,魔族才從此蟄伏。
山下有一小鎮,名喚武安鎮。打西北瀚海荒漠來的胡商也好,打西南來的苗人也罷,想去皇城做生意,都要從此地經過,所以武安雖為一小鎮,倒也繁華熱鬧。鎮東邊的一間小木房裏,顧原緊了緊貼身的短襖,抄起掛在門後的長弓,握了握腰間的短刀,收拾停當後出得門來,沿著青石板路往雲台山中行去。
一出門,正巧碰到一位穿粗布藍靛衣裳的婆婆,顧原認識,正是鄰居李嬸。李嬸見他這身打扮便問道:“小園,這是去山上打獵去?”
“是啊李嬸,這幾天不見無憂,我想打隻兔子,給她送去。”
“無憂這孩子,平日裏過來總是愛往我們這些老鄰居家裏跑,家長裏短的和我們說話,也不嫌我們嘮叨。你和無憂自小相依為命,你倆從小可是我們這些老街坊看著長大的,這不,我做了件花襖,正尋這孩子呢,既然你要過去,索性替我給她送去吧!”
顧原撓了撓頭,去山上打獵免不了要弄髒無憂的新衣服,既然這樣,那就直接去看無憂吧,待明日再去山上。顧原答應了一聲,拿著花襖,向無憂家裏走去。他看了看花襖,不禁想起自己初見無憂的情景。
顧原從小沒有見過自己的雙親,聽撫養他的鄰裏說,他是雲台山中的一個道士送下山的。他年紀雖小,卻也不想在鄰居家裏白吃白喝,平日裏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鄰裏見這孩子機靈聰明,都願意叫他來家裏寄住。
那一年顧原十二歲,正寄住在李嬸家。李嬸吩咐他到鎮上采買些醋,小顧原提著醋瓶,往鎮中的醋坊走去。鎮上那幾日正是趕集的時候,熱鬧的緊,西來的客商絡繹不絕,小顧原貪圖熱鬧,跟著人流,不知不覺走到集市上。他身材單薄,沒有辦法擠到熱鬧的人群中去,隻得在集市邊上轉悠。走著走著,忽然看到前麵一個胡人,身穿獸皮短襖,滿臉絡腮胡子,腳蹬一雙黑色皮靴,手裏牽著一根繩子。再往他身後看去,顧原竟看到繩子後麵綁著一個和自己年紀相仿的小姑娘!這小姑娘衣衫襤褸,怯生生的看著他,不時地用胳膊擦拭眼淚。衣服上的汙漬將她的小臉弄得黑白相見,成了個小花臉。
那胡人似乎嫌小姑娘磨蹭,回身狠狠一巴掌拍在她臉上,伸手將她破爛的短衫拽住,使勁往前一提,說了幾句胡語。這胡人販賣人口已是常事,知道這種年紀又小的孩子身材單薄,不容易賣個好價錢,所以隻得在集市中偏僻的地方呆著,打量來趕集的人中是否有衣著稍好一點的仆人,這類人在鎮中富戶家裏當差,說不定這些有錢的豪紳願意出錢買這小姑娘,做個丫鬟什麼的。
那小姑娘挨了這身材壯碩的胡人一巴掌,不敢再哭,隻是不停的抽噎,用餘光驚恐的看著來來往往的人,身體微微顫抖。顧原雖聽不懂胡語,但見這人如此行事,不由得心頭火起。這小姑娘如此年紀,就被當作奴隸在集市上買賣。自己尚有李嬸一眾鄰裏護著,這小姑娘卻不知自己的命運會如何?
此時這胡人似乎有些疲累,鋪了張毯子,盤腿靠在牆角。那小姑娘仍然站在他前麵,把頭埋的低低的,蓬亂的頭發遮住了她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