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北方戰線的情況,隨著阿爾文齊元帥率領五萬奧軍趕至巴伐利亞重鎮奧格斯堡與前線奧軍彙合,以及查理大公在巴伐利亞當地招募兵員工作的不斷進行。以至於到了五月下旬,奧軍在巴伐利亞戰場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十一萬餘人,兵力遠遠超過了經曆幾次大戰而損失不小的萊茵軍團。雖說在這支大軍中參雜了不少缺乏訓練,難以形成戰鬥力的壯丁,但是奧地利的精銳部隊仍然是主體部分,所以其實力也的確不容小覷。
布裏昂與拿破侖不同,雖然同樣在皇家軍事院校上過學,但是他的戰略戰術、指揮技巧更加是布裏昂所不能及的。從奧法戰爭開始的戰績來看,拿破侖以僅僅四萬兵力就擊潰了近十萬奧撒聯軍,迫使撒丁王國投降之後,又在米蘭會戰當中擊潰五萬餘奧軍,就連意大利奧軍總指揮官博利厄元帥都做了拿破侖的階下囚。而相較於布裏昂取勝之道多半都是靠兵力優勢,壓製殲敵來看,拿破侖的作戰手法顯然要高明得多。
此時奧軍在德意誌戰場的總兵力又到達十萬人以上,一向機敏的布裏昂自然不會放鬆警惕。在一麵下令全軍休整,不準貿然進攻的剛剛恢複實力的奧軍,一麵又急調駐紮蘇黎世的蘇爾特軍團四萬大軍迅速北上巴伐利亞以圖對奧軍形成兩麵夾擊之勢。
總的來說,無論是北線戰場的布裏昂還是南線戰場的拿破侖,又或者是屢屢失手的奧軍名將查理大公、新任意大利總指揮維爾姆澤元帥都時刻明白著他們的對手是強大的。
很快從六月初旬開始,戰場無一例外的再次轉變成為了尷尬的對峙局麵。
。。。。。。。。。
與此同時的普魯士首都柏林,自從法奧正式開戰以來奧地利的外交大臣梅特涅已經是第三次來拜訪費迪南親王的府邸了。
梅特涅這次前往普魯士的目的不用多說,自然是希望通過奧地利帝國與普魯士王國的外交對話以幹涉目前的德意誌戰局。所有人都看得出來,奧地利帝國軍節節敗退,此時在歐洲還能保持一定實力與法國一戰的也隻有奧地利的北方鄰國普魯士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梅特涅這個帝國外交大臣要大老遠的跑到普魯士的原因。
德意誌戰局的越發吃緊,然而普魯士如同局外人一般看的不亦樂乎,特別是以費迪南親王為首的陸軍部將領,他們確實是極為樂意看到奧地利帝國的潰敗。換一句話來說,普魯士自從與法國簽署停戰協議之後,根本就沒有要出兵幹涉德意誌戰場的打算,要不然梅特涅怎麼會拜訪了費迪南親王兩次都沒有得到答複呢?
然而這一次如果還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複,梅特涅也就必須要回國了,所以這位外交大臣的著裝也格外隆重一些。
“親王閣下,德意誌前線剛剛傳來戰報,查理大公已經重創了布裏昂的萊茵軍團,維爾姆澤元帥也阻擋了拿破侖的進攻,現在正積極籌備發動反攻,你可明白我們在前線部署了二十餘萬軍隊?法國人頂多隻有十二萬餘人。”梅特涅不慌不忙的坐在沙發上喝了一口咖啡,向一旁的費迪南親王侃侃而談。
很明顯,他在吹牛,而且吹得簡直和現實天差地別。梅特涅其實很厭惡這樣的外交手段,但是沒有辦法,以目前的嚴峻形勢想要讓普魯士參戰很難。難道要說奧軍二十多萬被十幾萬法軍追著打?這樣既沒有麵子,又沒有腦子。
“這麼說貴國皇帝陛下對收複德意誌地區是誌在必得了?”費迪南笑著問道,雖說此時遠在柏林的他對於奧法戰局不甚了解,但是他也同樣明白奧地利人真的如果能夠擊敗法軍就不會來找普魯士幫忙了。
梅特涅一陣汗顏,毫無底氣的強顏歡笑回答道:“如果可以,帝國希望普魯士王國能夠協助我軍早日剿滅法國共和叛軍。到時候,奧地利帝國能夠得到的利益,普魯士王國也必然能分到一份。”
費迪南親王思慮了一會說道:“我們已經與法國簽署停戰協議,國王是不會希望在把他勇敢的士兵派上戰場做出好無意義的犧牲的。況且我們的將軍們也都不希望再上戰場,所以。。。。。。。”
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梅特涅也不好再多說什麼,隻好在短暫的停留之後匆匆離去。然而在回國的路上,梅特涅總是眉頭緊鎖。普魯士不參戰自然是小事,而現在還有哪個歐洲強國幫助奧地利擋住法國軍隊的進攻呢?
俄羅斯?英吉利?還是國內混亂的昔日海上霸主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