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下午五點左右,最後一批法軍支援部隊已經完成了在埃爾欣根灘頭完成了多瑙河岸的登陸任務。由於是白天渡河,再加上相比於第一團的夜間偷渡來說相對要安全得多,所以渡河作業也自然比第一團進行的要順利一些。
沒有耗費太長時間,第三團、第八團以及第九團六千多名士兵就已經開進了埃爾欣根,和蘭帕德的第一團完成了會師。同時萊茵軍團總部為了表彰蘭帕德的指揮能力,還破例授予蘭帕德此次渡河作戰的全權指揮,主要負責調動法軍已經渡河的四個團的兵力完成對多瑙河內陸戰線的擴展任務。
第一團再加上後續的法軍三個團的兵力已經達到了近九千餘人,如果要論起奧軍方麵的編製,都完全可以頂得上是一個步兵師了,指揮官也起碼是少·將軍銜。而法國萊茵軍團的編製則大不一樣,軍團直轄兩個師,以及兩個巴登師團。貝爾納多特的第一師便是萊茵軍團的直轄師,編製達三萬餘人,再下轄三個步兵旅、一個騎兵旅,編製至少也是七千餘人。蘭帕德現在的權利至少也淩駕於旅長之上,隻是與他的中校軍銜有些格格不入。
毫無疑問,布裏昂除了自己的嫡係下屬,或者是真的能力超群,一般是不會輕易給一個中層軍官如此大的權利。蘭帕德雖然也是萊茵軍中素質過硬的中層軍官,但是軍團中的佼佼者也大有人在。所以說,蘭帕德能得到如此大的重視,多半是因為貝爾納多特的大力提攜。
畢竟蘭帕德在軍中眾所周知乃是貝爾納多特的嫡係軍官,況且在這次多瑙河登陸戰當中表現驚人,一個團的兵力擊潰六千奧軍已經是不俗的戰績了。即使布裏昂不說什麼,作為頂頭上司的貝爾納多特自然也要嘉獎一番。甚至在軍中都在議論,蘭帕德說不定仗一打完就能晉升上校旅長。
說實話,少·將師長的職務蘭帕德暫時還不敢想,畢竟整個萊茵軍團再加上蘇爾特的巴登軍團也就八個師而已,最高軍銜也就是布裏昂的中·將了。這樣看來,一旅之長便是軍官踏入高層道路的一個跳板,同時也真正成為了萊茵軍團當中的重要力量。但是成為了旅長之後,還想再繼續升遷恐怕就難如登天了。此時能成為少·將師長的無疑都是早年跟隨布裏昂派係的元老級人物,而且皆有之不俗的戰功。如果旅長還想繼續往上爬,那麼隻能乖乖混資格了。
就目前的作戰任務對蘭帕德而言,比較起之前登陸作戰的難度應該小了不少。法軍基本已經肅清了多瑙河沿岸的奧軍防衛部隊,即使下麵奧軍調集部隊發動反攻,法軍憑借其九千部隊也應付的得心應手。況且浮橋已經搭建了一大半,蘭帕德就算打的再怎麼差勁,最起碼也能讓法軍主力渡過多瑙河。
5月5日,法軍四個團就奉命合兵一處,齊頭並進,繼續向東南內陸深入進攻,而法軍第一團擴展了近十公裏縱深後,終於在內爾辛根地區正式遭遇了作為攔截部隊的奧軍。
行軍的途中遭遇奧地利部隊自然在蘭帕德的意料之中,甚至他還盼望著早日與奧軍交火,畢竟此時的法軍登陸部隊連勝幾仗,士氣旺盛,在之前的戰鬥中由於大多數是白刃戰,所以部隊仍有足夠的彈藥。再者說,法軍兵力近九千餘人,不但有膽子和奧軍打,更加有實力和奧軍對抗。
而反觀奧軍在內爾辛根一帶的兵力部署呢,奧軍在內爾辛根地區原本隻是部署了兩個步兵團的兩千兵力,在埃爾欣根防線被法軍突破後,這裏又增加了兩千多名從前線跑回來的逃兵。之後,查理大公又特地調動了奧軍第四師一萬餘士兵由施瓦岑貝格親王親自率領,連夜加速行軍,抵達內爾辛根地區。
在奧軍的多瑙河防線當中,一旦埃爾欣根失守,那麼法軍下一步的進軍路線必然在內爾辛根地區,因此這裏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奧軍的防禦重點。況且查理大公自然明白區區四千奧軍怎麼可能擋住如此規模的法軍,連內爾辛根防線都守不住更不要說去奪回埃爾欣根地區了。因此第四師這才被查理大公匆匆派上戰場。
奧地利第四師,早年由查理大公擔任師長,可以說是查理大公手底下的一支嫡係部隊。滿編兵力在一萬兩千人左右,下轄一個炮兵團,一個騎兵旅和兩個步兵旅因而具有極強的獨立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