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轉戰歐洲 第一百節 符騰堡戰役(三)(2 / 2)

目前萊茵戰場上的奧軍實力已經被大大削弱,布裏昂怎麼會放過這樣一個決戰的良機?布裏昂自然是渴望通過以少勝多的戰績威名遠揚,但是布裏昂依然覺得隻有依靠絕對優勢的兵力才能徹底擊潰奧軍,而蘇爾特的巴登軍團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

布裏昂隨即部署道:“命令達武師團、貝爾納多特師團、納拉師團、儒貝爾師團迅速向烏爾姆地區靠攏。馬上傳令給巴登公國的蘇爾特,讓他的巴登軍團立刻南下至拉芬斯堡,包抄烏爾姆地區。我將要在26日與奧軍一決勝負,巴登軍團務必要在25日之前完成行軍。”

法軍與奧軍各自求戰心切,一場一決勝負的大會戰已經在所難免。而布裏昂所要做的便是利用巴登軍團這一支龐大的秘密部隊,讓十四萬萊茵部隊形成一張包圍網,在烏爾姆打一場殲滅戰。

不過對於布裏昂而言,最大的障礙便是時間問題。萊茵軍團勝利的基礎便是依靠秘密的預備軍團出奇製勝,而此時遠在巴登公國的蘇爾特想要率四萬大軍及時趕到戰場那就必須要在短時間內行軍二百五十多公裏。這無論是從體力,還是軍事素質都是對巴登軍的一個嚴酷的挑戰。

無論是歐洲諸強國的最精銳部隊恐怕都撐不下去,即使按時趕完了遠路,這樣體能消耗就算是簡簡單單的打一場遭遇戰也是夠嗆。不過,就算是麥克唐納等諸多軍官提出了質疑,布裏昂卻對自己的巴登軍團充滿了信心。

4月24日,萊茵軍團下轄的四個師團以方陣式排列全線進軍烏爾姆,期間與好幾支奧地利小股部隊行進交火。不過,雙方交火的槍聲是零零散散的,奧地利士兵僅僅是象征性的開過幾槍之後便放棄了之前準備好的阻擊陣地,迅速潰散。這更加讓布裏昂相信,查理大公已經下定了決心將會在烏爾姆進行會戰。

然而令布裏昂感到欣慰的是,百餘公裏外的蘇爾特軍團傳來消息已經連夜行軍,已經抵達了德意誌南部施托卡赫要塞,如果明天全力行軍便會抵達拉芬斯堡,按理說趕上烏爾姆會戰應該不成問題了。

4月25日,一向作為萊茵軍圖先鋒部隊的達武師團行軍至距離烏爾姆二十公裏的埃爾巴赫地區,隨即便遭遇了規模不小的奧軍部隊。很快,兩軍便分別開槍射擊。

本來與一定規模的奧軍交火早就在達武的意料之中,但是伴隨著奧軍愈來愈強的火力炮擊,法軍士兵傷亡的不斷增加,本應該掃除障礙的達武這才明白過來,這恐怕就是查理大公統帥的奧地利主力部隊。

奧地利部隊的訓練有素的火力進攻,再加上一輪番的炮擊雖然沒有給達武部隊造成多麼大的損失,但是哪怕是損失一個連的精銳士兵都會讓達武非常痛心。沒有絲毫猶豫,達武立即下令調出加榴炮進行炮彈還擊。

如果要說這個時代在戰場上殺傷力最強的武器是什麼,那必然便是大炮了。隻不過這個時代的野戰炮雖然威力足夠,隻要命中便是死傷大片,但是卻有著無法精確瞄準的致命弱點。所以奧軍發動的一番炮擊頂多是火力壓製,而法軍的新式加榴炮才是真正的大規模殺傷。況且萊茵軍團的炮彈儲蓄向來充足,持續轟炸便成為了萊茵軍炮兵的宗旨,而達武絕對是堅定不移的信奉者。

加榴炮的遠程大規模殺傷,再加上持續不間斷的猛烈轟炸瞬間便讓如潮的奧軍死傷慘重。方陣行軍是這個時代的極為流行的步兵陣型,本來便是士兵密集的射擊形成了強大的火力網。不過,在精準且威力驚人的加榴炮麵前卻成為了最致命的缺陷,上千上百名奧軍士兵僅僅因為一發炮彈而死傷一片。

本來想要依靠人數優勢壓製達武師團的奧軍在瞬間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進攻潮瞬間潰散,成千上萬的奧地利士兵如驚弓之鳥,在留下了幾千具屍體之後便瘋狂逃竄。

達武漫步陣前,看著眼前奧軍的一片狼藉,嘴角一揚說道:“即刻調動騎兵旅繼續追殲敵軍,步兵部隊在休整後繼續向烏爾姆前進。另外派人向司令彙報,我師團已經與敵軍主力交火並予以痛擊,現正在追擊潰散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