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這次進軍德意誌的順利,普魯士軍部經過商量後,決定為掩人耳目,讓斐迪南親王坐鎮大後方。而腓特烈大帝時代的老將布呂歇爾元帥則秘密作為這次的總指揮兼薩克森方麵軍的司令員,而布倫瑞克將軍則負責統帥普魯士邊境的一點五萬士兵。
就這樣,截止到11月3日,普魯士全軍到位,整個歐洲大陸乃至英國也沒有得到絲毫的風聲。至於法蘭西政府,他們雖然出賣了自己的盟友,但是仍然沒有料定普魯士下一步的意圖。畢竟進攻威斯特王國就是在破壞歐洲各國的主權問題,到時候所有歐洲強國都會勇敢的站出來。當然,這隻是波旁王朝一味的幻想。
11月4日,斐迪南親王在普魯士外交部突然發言,而他的發言內容也隻是一些無聊的官方套路,毫無一點有用價值。不過,普魯士軍部倒是歡天喜地,因為他們的目的早就已經達到了。
斐迪南的出麵並不是意味著普魯士會出多大的事,而是證明了斐迪南還在國內,軍部領頭人還在,戰爭應該不會發生。很顯然,軍部的麻痹戰術讓人們中招了。
就在處於歐洲內陸的奧地利帝國也在為普魯士的安靜而放心的時候,外交大臣梅特涅早就看出了端倪:“普魯士人是一個好戰的民族,他們是在用表麵現象敷衍著我們的神經,如果現在不阻止這架難以控製的戰爭機器,那麼整個歐洲將會因此而受到災難!”
可是,在梅特涅聯合查理大公的極力勸說下,弗朗西斯二世仍是毫不在意。
就在整個歐洲仍在沉醉之時,威斯特王國的第一槍爆發了!
11月6日,在普魯士軍部的認可同意之下,布呂歇爾率軍突然發動進攻,全麵入侵威斯特王國。而處於兩國邊界的布倫瑞克將軍也隨即發動猛烈進攻,一口氣便拿下了威斯特王國的重要城市格羅斯格申。
然而,當整個歐洲都還沒反應過來時,斐迪南親王再一次向整個歐洲宣布:“普魯士擁有對於威斯特王國的合法行動權,在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的領導下,我們的軍隊將會打敗一切敵人!”
11月8日,布呂歇爾不負使命,在一天的行軍之後便輕易地擊潰了為數不多的威斯特王國軍隊,殲敵兩千多人。而布倫瑞克由東向西一口氣全部占領下來,並且成功與布呂歇爾彙合。此時普魯士盤踞在威斯特的兵力達到了二點五萬人,還有大概五千人的援軍也在急忙趕來。
如今,威斯特方麵的局勢已經顯而易見了。
普魯士強大的軍隊已經成功的占據了威斯特的大部分土地,該國王室也在無回天之力。而東歐的俄羅斯考慮到強化自身在歐洲的控製力,必然也會全力支持普魯士。
至於安居海外的大英帝國一直倡導歐洲實力平衡,如果說打仗那種冒險的事的話,英國是絕對不會幹的。這個常識在拿破侖時代就能體現出來,這個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國家一直是用這高昂的利益在誘使奧地利等強國和法國作戰。
他們或許認為投資戰爭比參與戰爭更能獲利。
而奧地利帝國一直在恢複自身的威信,倒是有可能與普魯士一戰,不過這關係到兩個龐大帝國的生死存亡。一旦開戰也就在也沒有了退路,所以奧地利的態度還是沒有表明。
但是全歐洲的沉默並沒有影響戰局的發展,普魯士軍隊於11日全殲敵軍三千五百人,攻破了威斯特王國首都。而在普魯士軍隊開始進攻威斯特之時,這個國家的國王早就逃走了,所以這場戰爭早就有了結局。
。。。。。。。
“將軍,這是最近天網采集回來的消息。”麥克唐納有些歉意的將一本文件擺在了布裏昂的辦公桌上:“我們沒有能得到您想要的關於奧地利人對於最近普魯士人的態度和行動。”
布裏昂瞧了一眼麥克唐納:“不要緊,我想這幾天歐洲起碼會有一段時間的冷戰,而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呆在這。在海軍的這段時間我們正好可以避開大陸上的紛爭,養精蓄銳。”
“對了,弗格森先生已經傳來了話,軍工廠已經生產了足夠裝備海軍陸戰隊的武器物資。”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