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隊的成績也許能代表一個時期這個國家的足球水平。青年隊的成績從某種角度也許能代表這個國家未來的足球水平。巴西和阿根廷是獲得世少賽和世青賽冠軍最多的國家,他們的球員一批批的成長為世界級球星,他們也確實是世界上長盛不衰的強國。德國、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等歐洲足球強國雖然在世少賽和世青賽的成績遠不如巴西和阿根廷,但他們的成年隊一直都處於世界強國之列。
不少在世少賽世青賽成名的青少年球員最終甚至都沒有成長為世界級球星,這還要看後期的成長和定型。也就是說,不少年少成名的球星最終都未必能夠成才,而最終成才的球星有一部分是年少時就非常優秀的,可也有很大部分是後期職業生涯慢慢培養出來的。c羅、伊布、埃托奧、魯尼、亨利等世界級球星並沒有非常傲人的青少年比賽成績,可最終他們還是成長為世界頂級球星。
針對歐洲國家世少賽和世青賽成績不理想,歐足聯也開展了旨在推動歐洲青少年足球經濟水平的歐洲青年聯賽。歐洲青年聯賽的一些年輕球員也可能會填補不少歐洲巨星年少時缺乏光環的問題。
25-26年歐洲青年聯賽出現了多達七名中國球員,不過七名中國球員中不見得人人都能成長為球星甚至是巨星。
其中的三名球員卻幾乎被所有的媒體球迷和相關俱樂部人士一致認可為未來將有可能改變世界足球格局的巨星。
他們就是代表國際米蘭的14歲前鋒華龍騰、代表皇家馬德裏的16歲前鋒梵九和代表巴黎聖日耳曼的17歲中場李拾零。
華龍騰以14歲的年齡參加歐洲青年聯賽,確實是曠古絕今的事情,可是國米俱樂部認為不讓華龍騰去參加歐洲青年聯賽對華龍騰和歐洲青年聯賽都是一種損失。對於一項u19年齡段的賽事,一名年僅14歲的小孩子去參加,確實有點匪夷所思。可是,14歲的華龍騰確實表現出了優於普通u19年齡段球員的成熟和氣質,以及完美的技術。
16歲前鋒梵九來到皇馬僅僅隻有兩年的時間,可是他在訓練中所表現出來的天賦已經讓人才輩出的卡斯蒂亞青訓營禁不住歡呼起來,這是一名奔著球王之路走出來的稀世珍寶級青少年球員。
17歲的李拾零,屬於年少成年的一類,他在來到巴黎青訓營之前,獲得過中國小學生足球聯賽最佳球員和中國初中生聯賽最佳球員的稱號。在人才泉湧的中國聯賽中連續兩個年齡段都能拿到最佳,確實證明了他的足球天賦。大巴黎眼見著中國球員在歐洲風生水起,多次爭搶成名的中國球星都功虧一簣,幹脆來到中國的學生聯賽和青年聯賽中搶人。經過一年多的觀察和研究,終於談妥了李拾零的合同。
除了這三名多次出現在各種媒體雜誌、網站、報紙上的未來巨星之外,拜仁青訓營的17歲中國中場金舟、西班牙人青訓營的18歲中場靈則孝、阿賈克斯青訓營的18歲攻擊型中場和盛強、馬競青訓營的18歲門將聖祝寧同樣有著不錯的實力,值得球迷們的期待。
歐洲青年聯賽最初幾年並不讓人關注,而且在歐洲青年聯賽中拿到好成績的球隊也未必就是歐洲勁旅。一些球隊青訓做的不錯,可惜比起那些財雄勢大的豪門而言,他們也就是代為培養球員,給年輕球員提供足夠的上場時間而已,一旦豪門來挖,拿著支票本就能把好球員好苗子帶走,於是這些球隊很可能在聯賽中或者歐冠或者聯盟杯中仍然弱勢,毫無競爭力。
理論上說,在歐洲青年聯賽拿到好成績的球隊沒有意外,很可能將在五到十年之後遇到成績大繁榮的局麵。可是因為球員的流動性,由於俱樂部本身的實力影響力和財力等因素,青年球員誰不向往到豪門俱樂部效力,追求個名利雙收的職業生涯?
當然這對一些中遊俱樂部也有好處,他們至少有了一次讓年輕球員直麵豪門俱樂部年輕球員的機會,換言之,就是一次提高身價提高轉會費的機會。中遊球隊也是這項賽事的得益者之一。
年輕球員可變性很大,不是每一位年少成名的球員都會有順利的職業生涯和達到人們預期的發展軌跡,培養年輕球員費時費力,但一旦培養成才,也可能賺個盆滿缽溢。
豪門除非看上了確實非常極品的年輕球員,他們也不著急去割菜,等著中遊俱樂部把他們練順手了再選擇合適的時機挖人。中遊俱樂部把歐洲青年聯賽打得好的球員留在手中,也存在變數,萬一後期的發展預期不統一的話也可能就賣不了好價錢,所以也有願意在年輕球員年輕時賣個相對合理的價錢的。
歐洲球員一般訓練很係統,發展軌跡也比較穩定,所以球員們多數都需要在成年以後才定型,也就是依靠訓練出成績,整體來說都要比拉美球員晚一些。拉美球員和亞非球員訓練和發展的軌跡不是特別穩定,所以出成績的時候更早一些,更多的是依賴天賦支撐。
天賦得到係統訓練,有時候就是真正的實力。天賦得不到係統訓練,也就有夭折的大概率。
所以當年梅羅爭霸的時候,更多的球迷都認可c羅是靠勤奮才達到這個境界的,而梅西主要靠天賦,當然如果沒有巴薩的係統訓練,也許梅西仍然很優秀,隻不過達不到他最終達到的境界而已。
到底中國球員參加歐洲青年聯賽的表現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