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隊憑借著三粒進球,常規時間90分鍾之內1勝5平的成績,效法2016年葡萄牙奪取歐洲杯的故技在南美洲國家厄瓜多爾的首都、赤道之城海拔2850多米的國家體育場點球擊敗德國奪取了美洲杯冠軍。
這是美洲杯曆史上第一次被其他大洲的國家奪魁,也是中國足球史上第一個在亞洲之外的大洲客場奪得的冠軍。
中國隊奪冠之後,國內多達150多個城市進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在大連、廣州、上海、重慶、北京、cd、西安、武漢等幾個著名的足球城,球迷們大量的衝上街頭,以各種方式宣泄自己的興奮之情。
很多足球俱樂部、專業足球學校、足球特色學校也都借機對職業球員們和青訓小球員們進行了一番教育和勉勵。
上海金城不但是24賽季中超的奪冠大熱門,也是亞冠奪冠熱門,同時在這次美洲杯奪冠的陣容中有朱乘、格日朗、杜時龍、姑友文、華釜五名金城俱樂部球員,按照中國足協、足總、足聯的相關規定和執行辦法,金城將獲得超過1200多萬的國家隊貢獻獎。
按照規定,每位上過場的球員其俱樂部可以得到150萬的國家隊貢獻獎,沒上過場的球員俱樂部能得到50萬貢獻獎,如果球員代表國家隊進球,那將獲得每球100萬到300萬的進球貢獻獎。如果球員獲得金靴獎或者金球獎則另外獎勵200萬。金城俱樂部五名球員都上過場,上場貢獻獎750萬;華釜在決賽加時賽罰入1粒點球,金城再獲得300萬的進球獎;華釜最後憑借優異表現獲得金球獎,金城又得到200萬獲獎獎勵。
進球獎分五個層次,熱身賽進球獎50萬一球,小組賽進球獎100萬一球,淘汰賽進球獎150萬,半決賽和三、四名決賽進球200萬,決賽進球300萬。
雖然這些獎勵不見得能夠給俱樂部的經營帶來多大的影響,可是這種獎勵製度首先能起到鼓勵的作用。
朱乘在中超賽場進球如麻,在亞洲範圍內比賽簡直如同天神下凡。可是離開亞洲,發揮就很不如人意。這個時候,幾乎還沒有人相信這個道理,隻是認為一名年輕小將在大賽中心理壓力過大沒能好好發揮而已。直到朱乘25年來到意甲,以及之後長達一年半的時間裏都無法適應歐洲賽場的比賽環境,陷入進球荒,球迷們才開始發現朱乘身上存在的這個問題。
不過大量海歸球員也沒有打出自己應有的狀態,尤其是在進攻端。如果從3粒進球來分析,小組賽唯一的進球為周澩雲的進球,淘汰賽唯一的進球為包雨臣的進球,決賽唯一的進球是華釜的進球。這三名球員分別來自中超東北虎聯,德甲法蘭克福和中超上海金城。包雨臣才離開廣州紅日一個賽季,姑且可以視作廣州紅日的貢獻。那麼3個進球分別來自最近中國最火的三個足球城,大連、上海和廣州。
看來,大賽還是需要這些偉大足球城的偉大俱樂部的偉大球星的作用。
有人認為,中國足球大量球員留洋,必定會對中國足球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從24年美洲杯來看,大量的海歸球員在表現上並沒有比留在國內的周澩雲、習列赤、華釜、朱乘、金景東等球員好多少。
於是有人認為,中國不應該放大量的球員留洋。看看留洋毀掉的利器天狗李昌海,假使天狗不是去西甲“毀掉”了,美洲杯上怎麼出現鋒無力現象?朱乘畢竟還年輕,大賽時的心態和狀態都很難得到穩定的保證。
其實留洋對一個國家的足球發展來說,到底是好是壞,確實一直都有兩種聲音。本國擁有世界上頂級的足球聯賽,這些國家就都不會積極鼓勵自己的球員去其他國家聯賽。本國沒有世界頂級的足球聯賽,這些國家才會在一定程度上鼓勵自己的球員走出去。
中國正在將中超打造成世界第六大聯賽,甚至中超未來還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聯賽。中國球員還需要大量的走出去嗎?
在中國足球史上,美洲杯的成功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少量本準備留洋的球員放棄了留洋的想法,或者就是希望留洋一兩年就回國,僅僅隻是去增加一個人生閱曆而已,並非一定感覺到要去歐洲學些什麼。
其實,在25-26賽季中國球員可以成為德甲球隊大腿之前,可以主宰德甲冠軍歸屬之前的兩個賽季,中國球員在德甲混的非常艱辛。德甲對中國球員的認知也存在著偏見和歧視。
23-24賽季德甲一線球隊的中國球員有:從多特蒙德租借回老東家柏林赫塔的曲龍閱;效力於法蘭克福的畢巧乂、包雨臣和皮鑒和;效力於沃爾夫斯堡的金彩環;加盟奧格斯堡的老將吳曉羅;效力於勒沃庫森的小將隋安平等6人。另有2名青年球員未能報名參加德甲,隻能參加德甲青年聯賽。德乙一線球隊的中國球員有亞琛的老將佟青章,科特布斯的趙正理和奧厄的鄭金凱、姬文健等4人,另有2名德乙青年隊球員。
德甲不僅在中國有大量觀眾,而且是中國央視主要直播的五大聯賽之一。中國央視自1988年開始錄播意甲,1994年開始直播意甲,1995年開始直播德甲。其他如英超、西甲、法甲不但不穩定,而且都是在進入21世紀以後才開始直播。所以在全國範圍裏,意甲和德甲球迷最多,英超由於轉播費用高等原因,很少在中央電視台轉播,而是由一些地方電視台轉播,其中轉播場次和轉播年份最多最長的是廣東電視台。因此在廣東,擁有大量的英超球迷。
德甲對球星的影響力和個人能力的要求沒有西甲和英超高,德甲大量使用東歐球員和亞非球員,既壯大了德甲俱樂部的實力,豐富了戰術風格,而且給很多去不了英超和西甲的沒有名氣的非足球發達地區球員提供了很好的舞台。
98年世界杯之後,隨著亞洲足球的成長,伊朗、日本和韓國都有不少球員登陸德甲聯賽,其中阿裏?代伊、哈什米安、卡裏米、馬達維基亞、香川真司、內田篤人、岡崎慎司、長穀部誠、細貝萌、具滋哲、孫興慜、洪正好、金珍洙、池東沅、樸柱昊等球員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孫興慜更是從一名小將在德甲成長為一名亞洲頂級球星。中國也有一些球員曾經在德甲獲得成功,楊晨、邵佳一是其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