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三兄弟的夢想(下)(2 / 2)

文俊武速度快,喜歡遊弋在邊路,利用速度突破下底傳中或者內切,而在定位球或者陣地進攻中他特別擅長搶點,總是在正確的時候出現在正確的位置,然後用正確的方式把球攻入對方球門。所以他的進球數是學校中最多的,而且參加學校運動會100米跑拿過兩屆冠軍,一般都能破11秒。不過情緒不穩定,如果遇到對方有人貼身防守盯人防守的話,總是容易和對方產生衝突。

華春曉在學校踢野球的時候打過球隊每一個位置,從門將到中後衛、邊後衛、中場邊路、中場前腰後腰、邊鋒前鋒都打過,進球數是學校前五位的。他技術一般,但很會動腦子,動作總是簡單合理,體能充沛,尤其是下半場總是利用對方體能下降而比上半場發揮得更出色。打門將,他是很少在水泥地和炭灰地敢飛身倒地撲球的拚命三郎;打中後衛,他總是站對位置,轉身迅速,卡位準確;打邊後衛,上半場防守滴水不漏,下半場助攻犀利;打中場邊路能上能下,球隊進攻的時候他就是邊鋒,球隊防守的時候他就是後衛;打前鋒,他具有比文俊武更優越的搶點能力,是典型的機會主義者,多數時候他都在中前場穿插,但機會出現的時候,他總會出現在最合理的位置,他並不經常打前鋒,卻是學校的補射第一人。華春曉其實更喜歡防守,他喜歡中國式的縱深防守戰略,不喜歡美國式的先發製人戰略,喜歡看著牛高馬大或者身材小巧的對方前鋒在自己的防守麵前一籌莫展惱羞成怒或者心灰意冷的感覺。

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下午,甜城中學和師院附中約戰,在內江市唯一的一個正規體育場進行了一場比較標準的足球比賽。

師院附中的足球隊是當時內江市中學校園足球領域最好的。當時,內江的三大球分別是不同的三個中學最出色,內江中學是排球著名,甜城中學是籃球出色,而師院附中則是足球水平最高的,因為師院附中的麵積是內江城區學校最大的,有一個麵積還算比較標準的足球場,雖然常常沒有草皮,但至少大小還比較合適而且有球門,不像其他中學那些踢球的孩子還要自己拿書包擺球門或者拿籃球架下麵的柱子當球門。

整場比賽,就是90年代很普遍的校園野球的代表。

一群高中生,兩名帶隊的中學體育教師。還有一位請來做主裁判的高中生。根本就沒有巡邊裁判,很多時候犯規都是靠自覺,當然偶爾也就容易產生分歧或者矛盾,最後激化為群毆。

場上23個人都在不同程度地移動,場邊是一些替補學生和兩個教師在聊天。其實一開始就已經確定的是,哪個隊輸了就負責出場地租用的費用,還要湊錢請贏家一起吃個飯。

據說那次上場的師院附中有個姓王的學生已經去四川全興隊二隊試訓過,而且好像是被看上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能去四川全興隊報到,在不遠的將來,也許他也能成為電視裏直播的比賽上的球員之一。

以前,兩隊打過幾次比賽,在師院附中的球場打過,在甜城中學操場上打過,在師院球場也打過。華春曉聽文俊武說過,兩隊交手成績為甜城中學5負1平。他代表甜城中學隊參加過最近的兩次比賽,一次0:6大比分失利,一次3:3大比分戰平。

賈世賓和華春曉都是最近由文俊武給校隊教練付老師介紹的,經過幾次接觸,加上又有高三學生畢業走人,賈、華二人終於也成為校隊一員,但是卻從來沒有代表校隊參加過“正式比賽”,隻是平時一周兩訓參加過幾次。

這個比賽,最後的比分定格在3:2,甜城中學還是輸了。讓人記住的不是那個即將去四川全興隊的王同學,也不是獨進3球的師院附中主力前鋒張金川,還不是甜城中學第一次上場就替補助攻2次的華春曉,到最後,最讓大家激動的是賈世賓中場一腳40多米吊射擦柱而出,那個時候,對方門將正靠著球門一邊的立柱休息,當球從中場飛向球門的時候,那位師院附中的主力門將發現情況不妙趕緊飛身撲出,結果球褲卻被球門柱上掛網的鉤子勾住,當他飛身橫撲出去的時候,球褲被勾住,人飛了出去被球褲一拉砸在地上,而他的球褲被掛住,他再重新站起來的時候隻穿了一條紅色的底褲。

這個景象,絕對是球場上少見的風景,所以這場還算精彩的比賽卻給大家留下了一個跟比分沒有關係的非常有意思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