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京城中童謠盛傳“日將升,月將沒。糜弧箕服,幾亡周國”,暗示製作桑木弓和箕草箭袋的人,會對大周社稷不利。
官府以妖言惑眾為由,大肆搜捕傳謠之人,很多少兒及其父母因此人頭落地。經拷打推問,都說是五天以前,天降一位紅衣童子,教授京中少兒習唱此歌。
京中少兒學會傳唱之後,紅衣童子便不知所蹤了。
京畿官府人馬四處出動,大肆搜捕,雖然沒有抓住紅衣童子,卻將京中販賣桑木弓和箕草箭袋的老百姓抓了起來,以造反的名義全部殺掉,頓時頭顱滾滾,血流成河。
可憐那些依賴出售弓箭和箭袋謀生的平頭百姓們,根本還未明白是怎麼回事,就成了刀下之鬼。
這樣一來,京城中萬姓震動,一時眾說紛紜,謠言四起,弄得民心動搖,孫室驚恐,大周處於內憂外患之下,竟成驚弓之鳥,心態脆弱之極。
這才有了宣孫抱病召集太子姬宮涅、太史令伯陽父、大宗伯召虎、大司徒鄭伯友、大司馬程伯休父、下大夫虢君等朝中重臣研究此事的那一幕。
姬友把這些情況說完,季鹹雙目微閉,默然無語。
國師季鹹雖然是一介凡人,但精通易理,演數占卦的名氣不在伯陽父之下,此刻卻不便說什麼,畢竟政治是很敏感的東西,稍有不慎,便會惹禍上門的。
季鹹的占卜神奇,那是經過無數次驗證的,否則以他一介平民出身的庶民,怎麼會爬上鄭國國師的寶座?
鄭伯友便是見季鹹有過人之長,能掐會算,這才大力延攬,將他聘國師的。
關於季鹹演數的離奇事跡,一度在鎬京廣為流傳。
有一次,季鹹與鄭伯友等人在宮中觀賞梅花,那時正是辰年十二月十七日的申時,忽見兩隻鳥雀為爭枝而墜地。
鄭伯友有意考較季鹹一番,因道:“季鹹先生能否掐算得出,兩雀爭枝墜地,主何凶吉呀?”
季鹹募演金錢,掐算了一番,笑道:“明天晚上,應當有一位女子來此折花,失足落地,摔傷大腿。”
眾人見季鹹說得神乎其神,俱有懷疑之色。
誰知第二天晚上,真有一位女子來此折花,管花的園丁立刻上前嗬斥她,不準她折花,並要將她攆走,結果那位女子驚慌失措,忽然摔倒在雪地上,把大腿都摔傷了。
眾人見此,俱歎服不已。
鄭伯友是個酷愛《周易》的人,見季鹹有這樣的大能,於是便以大禮將季鹹聘為國師。
凡有軍國大事,都必請季鹹來商討一番的。
見季鹹默然無語,姬友道:“國師為何沉默不語?”
季鹹道:“昔年黃帝當政的時候,地上出現大蚯蚓、大螻蟻的異象,黃帝見之大喜,說:‘土氣勝!’因為黃帝為土德,所以國運享通。後來大禹即位,冬天的草木都不衰敗,大禹欣喜異常,道:‘木氣勝!’因為夏朝五行屬木,顯示其國運正盛。到湯建立商朝時,出現‘水中生出刀劍’的異象,湯高興地說:‘金氣勝!’蓋因商德屬水。及我朝文孫之時,天上流火,赤鳥銜丹,書集於周社。”
“文孫喜道:‘火氣勝!’那是因為我大周為火德,所以崇尚赤紅顏色。並且大周代商,正體現了五行‘火克金’之妙義,這都是有定數的。”
“既然赤紅為火德之象,天降紅衣童子示警,顯然是在暗示我朝氣運,出現了變數。臣願演卦推算之。”
季鹹起手一卦,數著蓍草,片刻之後眉頭一蹙,默然歎了口氣。
鄭伯友驚道:“國師何故歎息?”
季鹹道:“此卦為乾上坤下,乃是否卦。”
鄭伯友道:“否卦則如何?”
季鹹道:“此卦在十二消息卦中對應七月,正是立秋之時,陽氣由盛而衰,陰氣上升。卦辭道: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乃是不祥之兆。”
鄭伯友急忙問道:“何事不祥?”
季鹹摸出一枚刀幣一拋,掐指一算,便沉呤不語。
鄭伯友急忙道:“如何?”
季鹹歎道:“在下明明算出,大周國運不再,似有亡國之兆。但為何二百多年來,一直盛傳大周將有八百年天下呢?奇哉,怪也!”
鄭伯友也歎道:“今日在孫宮之中,伯陽父大人也是如此說法。俗話說,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眼下危險的征兆已經顯現,而天子臥病在床,漸漸露出下世的光景,真讓寡人憂心忡忡啊!”
季鹹道:“伯陽父大人說的‘羊被鬼吞,馬逢犬逐’兩句,似乎暗示大周的危險,乃是來自北方的犬戎族人之意,國君大人不得不防啊。微臣認為,東方屬木,五行木生火,我大周為火德,如果向東遷徙的話,或許能旺火德,大周也能殘喘一二的。微臣判斷,隻要我大鄭國向東遷移,不僅可免災禍,而且有大利之兆。國君大人何不早下決心?”
鄭伯友沉呤道:“寡人已安排部屬在虢、鄶兩地荒野,開墾私田,輕徭薄賦以收民心,一旦時機一到,便慢慢兼並這兩個諸侯小國,將大鄭搬遷到此地。”
季鹹笑道:“虢、鄶兩國的國君貪婪,喜好占小便宜,又膽小怕事,百姓都不順從他們。現在,您是本朝大司徒,百姓都熱愛您,您如真的請求遷徙至那一帶,東虢國國君虢君不過是下大夫而已,職位遠在國君大人之下。”
“國君大人乃是天子胞弟,而且正當權,如果大鄭國前往嶽山一帶,虢君他們應該會很樂意把其封邑的部分土地,讓給國君大人您的。國君大人將鄭國遷徙至彼,大施仁義以收拾人心,虢、鄶兩國的百姓,將來便都是您的百姓了。”
“如此一來,大鄭國有嶽山為依托,背靠滔滔黃河,左邊是濟水,右邊是洛河,更兼有虎牢關之險固,民殷國富,則霸業可圖矣!”
鄭伯友聞之默然,有不忍之色,片刻後又道:“既然我大周為火德,而南方屬火,那麼我國遷徙到南邊的長江流域去,是不是火德更旺呢?”
季鹹回答說:“昔年火神祝融氏替上古大帝高辛氏掌火,功勞甚大,被封為火神,但其後代在夏商兩代都沒有興盛起來,直到我朝,才建立荊國。孫室衰弱,荊國卻慢慢興盛了起來。如果鄭國搬到荊楚之地,一定會受到荊國的排擠,國運不會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