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第七十章 齊心合力(1 / 3)

初平元年四月這場久違的大捷,猶如久旱逢甘霖一般,讓受黃巾之亂困擾不已的漢帝國重新看到了中興的希望。

當捷報傳到洛陽時,滿朝百官皆是喜不自禁,紛紛彈冠相慶各自設宴狂歡。畢竟無論他們是閹黨還是士黨,都是依附在漢帝國的這個龐大的機構之上才得以存活,誰都不希望看到漢帝國的秩序崩塌、那意欲取代漢室的黃巾軍得以獲勝。

皮之不存,毛之焉附。若是漢室都不複存在,他們這些靠吸食帝國血液存活的人又何來的富貴榮華。

皇甫嵩這個平素謙和低調的涼州人,卻在漢帝國秩序即將崩潰時力挽狂瀾,長社的一場漫天大火不但讓三十萬潁川黃巾大軍灰飛煙滅,同時更是讓張角謀劃已久的戰略計劃以失敗告終。

按照張角的構思,潁川黃巾作為黃巾軍的三大主力之一,同河北黃巾、南陽黃巾分居南北中央,彼此遙相呼應,共同圖謀漢家的天下。而潁川黃巾更是的其中的重中之重,可以直接威脅到漢室的心髒洛陽,以此牽製漢室的絕大部分注意力,讓漢軍的精銳無力馳援各地。

所以潁川一地的得失對張角的大業至關重要,直接決定了黃巾軍謀奪天下的意圖能否得以實現。長社之戰的失敗對黃巾軍帶來的影響無疑是毀滅性的,黃巾軍不帶失去了最為重要的一支主力部隊,同時也使兩外兩支主力部隊之間彼此隔絕、各自為戰,失去了銜接協調步驟的紐帶。

以長社之戰為界點,之前三月中黃巾軍趁漢室內地空虛,官府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各地太平道徒紛紛揭竿而起,頃刻間變成燎原之勢席卷了大半個漢帝國。此時漢軍各部被分割各地,無法相通,隻能固守待援等待朝廷的援軍到來。長社之戰後,漢軍得以重新打通了洛陽通往南部豫州荊州揚州的的道路,將中心之地潁川的叛亂鎮壓了下去,首次將戰爭的主動權奪了回來。以攻代守,得以容許從容布置平亂事宜,而不再焦頭爛額的被各地群起的黃巾軍牽著鼻子走。

就在漢軍取得大捷全軍歡欣鼓舞時,有一個人卻意外的病倒了。

右中郎將朱儁在聽到漢軍大敗黃巾軍的消息後先是大喜過望,立刻出營披甲上馬,帶著親衛一同前往助陣。可當他在路上聽到三十萬潁川黃巾幾乎全軍覆沒的消息後,頓時愣在馬上半響不語。忽然仰天大叫一聲跌落下馬,被一旁慌亂下馬的親衛們手慌腳亂的扶回了營帳之中。

正在前線督戰對黃巾軍窮追猛打的皇甫嵩聽到朱儁病倒的消息後,便將前線的軍務悉數托付給了王允,讓趙瀚在一旁輔助,自己則立刻掉頭催馬趕回了長社大營。此時黃巾軍敗局已定,漢軍所作的不過是四處收取空虛的城池和追擊潰兵罷了,並不會有什麼意外發生。所以皇甫嵩倒也放心。

待趕到朱儁帳外時,在帳外守候的親兵見皇甫嵩滿臉風塵的趕來,便連忙上前拜倒行禮。

“參加皇甫將軍。”

“免禮。”皇甫嵩搖搖一托,示意不用拘禮,斜眼看了一眼帳內,壓低聲音問道;“如今朱將軍如何?”

那親兵麵露愁容回道:“稟皇甫將軍,我家將軍已經一天一夜水米未進,隻是不肯見人,連我們也不讓伺候在旁,我想……”

說道這裏忽然一滯,小心翼翼的看了幾眼皇甫嵩,一副欲言又止的摸樣。皇甫嵩見狀頓時沉下臉道;“你有什麼直說便是,若有隱瞞導致朱將軍有半點損傷,我定不輕饒於你。”

那親兵這才麵露難色的低頭小聲說道;“卑職猜想大人這是心中鬱結難消,所以才一病不起的。”

這回換皇甫嵩沉聲不語了,麵上露出了糾結之色。

他雖與朱儁交情一般,但對知他心高氣傲素有所聞,自然猜得到他此次病倒多半是因為自己的大勝的原因。

與之前推脫抱恙不願領軍不同,這次朱儁卻是真的病了。羞憤之下怒火攻心,一時水米不進臥床不起,所有來探望的人一律不見。了解他的部下都心知肚明,知道他這是抑鬱出來的病根。

原因無外乎其他,隻因為他朱儁打了敗仗,潁水一戰險些全軍覆沒。可如今和他同為中郎將的皇甫嵩卻大勝而歸,而且是徹徹底底的大捷,幾乎將曾經讓他羞憤不已的波才部完全殲滅。

朱儁為人心高氣傲,往日對皇甫嵩也是以下屬待之,如今如此巨大的反差下,這不等於告訴天下人他朱儁隻是有名無實,而皇甫嵩才是真正名之所歸的國之棟梁、漢之名將。這讓生性孤傲的朱儁豈能心平氣和,所以怒火攻心之下便一病不起。

皇甫嵩一生閱人無數,如何會不知道其中的隱情。平心而論他並不自認為自己真的比朱儁高超多少,他這次之所以取勝不過是黃巾軍放鬆了警惕被他所趁,多少帶有些運氣成分在裏麵。亦如之前朱儁落入波才精心布置的陷阱中一般,皇甫嵩平心自問若是設身處地的將朱儁換成了他,那日在那種局麵下也未必能夠強上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