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相處下來,兩人之間的關係倒是變得有些微妙了起來,原本對波才不屑一顧的戲誌才也漸漸發現了他身上的諸多優點,比如說為人豪爽仗義,對待部下也是親如兄弟同甘共苦,從不因為自己是黃巾大帥而享受特權。
更為重要的是波才當真是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用了戲誌才那便對他言聽計從。戲誌才讓他聯絡汝南和東郡等地的黃巾他二話不說就動身前去,竟然將個人的安危拋擲於腦後。要知道各地的叛軍雖然打的都是黃巾軍的旗號,卻也有不少是假借黃巾之名行叛亂之事,實際上和太平道並無太大的關係。可波才為了最大可能的集中兵力於漢軍決戰,自己孤身一人親自前往各地黃巾軍做說客,說服他們放棄各自的營寨前來與潁川黃巾彙合集中力量。
這也是戲誌才最佩服的波才的地方,他不愧是黃巾軍中聲名昭著的渠帥,在他的軟磨硬泡下,十餘萬其他地方的黃巾軍部生生被他說動,紛紛領軍前來潁川與之會和。波才一時集結了整個豫州和兗州大半的黃巾軍,兵力遠勝於朱儁皇甫嵩二軍。
更難得的波才不顧手下將領們的紛紛反對,硬按照戲誌才的主意將黃巾軍從各地各城紛紛撤出,任由朱儁不費吹灰之力便收複了之前波才廢了好大功夫才攻下的大半個穎川。
黃巾軍這種望風而逃的方法雖然極為挫傷士卒們的士氣,但卻有效的保存了實力,穎川波才部再向西撤離的同時也得以和汝南等部融為了一體,待諸軍會合後實力大增。之前黃巾軍各部都是各自為戰,彼此之間並無號令往來,所以朱儁和皇甫嵩都忽略了此事。皇甫嵩在攻下銜接穎川汝南的父城後,隻是派了二千雜牌郡兵守衛,他自己則仍率大軍繼續迂回按照既定的戰略作戰。
其後在城中的內應接應下,黃巾軍大軍輕易的攻下了父城,諸軍得以會和,頓時實力大增,士氣大漲。波才在問過戲誌才後,便當機立斷決定掉頭殺回,迎上朱儁部準備利用人數上的絕對優勢先將他吃掉,然後再掉過頭來對付落單的皇甫嵩部。
這次會戰波才絲毫沒有隱藏實力的意思,而是毫不吝嗇的將他手下能調動的一切軍士全部調集上來了。先是抽調了最為精銳的五萬餘人穿上俘獲和劫掠而來的漢軍兵甲,手中也能拿上刀槍,位於大軍的最前列,指望著這些人能成為進攻漢軍的主要力量。又抽調出了青壯十五萬人,拿著劣質的武器,充當二線部隊。剩下的十萬老弱就顯得隨意很多了,有握著鋤頭鐮刀的,更有簡單的拿著跟大木棒的,說是烏合之眾毫不過分。
但這絲毫不影響黃巾軍高昂的士氣,在他們看來雙方如此懸殊的人數差距已經讓黃巾軍勝券在握了。所以一個個都興奮的摩拳擦掌,隻待大勝之後攻下穎川幾座富庶的城市,好好的搶掠一番。
就連波才和戲誌才,也對取勝充滿信心,唯一擔心的隻是在漢軍的頑強抵抗下損失過大。
波才在高台上手搭了個涼棚,張目望去,隻見漢軍兵甲精良,陣列嚴整,渾然如同一隻巨大的鋼鐵怪獸一般牢不可摧,心中不禁有些悚然,猶豫著是否該當下令進攻,目光便望向戲誌才,目露問色。
戲誌才卻目光移開,隻是閉口一言不發。波才麵露不悅,正要開口說話,這時遠處一名七尺大漢大步走來,身上穿的正是黃巾軍中渠帥的服飾,正是汝南黃巾的渠帥彭脫。他見波才遲遲不曾下令進宮,便實在忍不住上前來催促。
遠遠看見波才,彭拖便粗著嗓子大聲說道;“大哥,官軍就在前麵,你這又不進攻又不撤走是什麼意思,難不成帶著大夥來吃閑飯的嗎?”
波才與這個彭拖關係倒是不錯,聞言不由笑道;“你急什麼,打仗也要一步步來,你若由力氣使不完就留著一會廝殺用,我讓你當前鋒如何?”
彭拖頓時大喜,忙口中謝道。波才哈哈一笑的擺了擺手,隨即看了一眼戲誌才,猶豫便下定了決心。
正待開口下令全軍開始進攻漢軍,卻忽然聽見漢軍營地中衝天的戰鼓聲隆隆響起,漢軍的方陣踏著整齊的步伐緩緩向前移動,竟然放棄了結陣固守,先發製人的發起了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