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混跡在東漢末年 第十八章 秋獵(3 / 3)

趙瀚在離馬數步時,忽然加速飛身高高躍起,黑馬顯然沒料到趙瀚速度竟然會這麼快,還沒反應過來覺得身上一重,趙瀚已經穩穩的坐在馬鞍之上。

“好。”見趙瀚身手如此利索,袁術不禁拍掌叫好,這叫好之聲倒是發自真心。

這黑馬本就是草原上一群野馬的馬王,馳騁在草原之間何其快哉,身上仍然是野性十足,怎麼可能甘心趙瀚這麼輕易的就坐在它身上。頓時前躍後跳,拚命的跳動奔跑著,想要甩掉背上的趙瀚,

趙瀚卻是穩如磐石般的坐在馬背上,任白馬折騰不止,揮拳直接打向馬頸。那黑馬吃痛,長嘶一聲,卻怎麼甩也甩不掉背上的趙瀚。黑馬被趙瀚一拳拳打的痛入骨髓,隻能發瘋般的又蹦又跳,趙瀚卻像牛皮糖一般緊緊的貼在它身上。

趙瀚哪會什麼馴馬之術,隻是手用力抓住馬頸,雙腿緊緊的夾著馬腹,仗著自己的身手身子便如同釘在馬鞍上,任黑馬頭蹦又跳怎麼甩也甩不下來。倒是一旁的紀靈麵露不忍之色,他本都是愛馬之人,何時見過如此趙瀚這般野蠻的馴馬方法,忍不住出言提醒道:“你試著把雙腿緩緩放鬆,不要夾這般緊。”

在馬背上緊繃著的趙瀚聞言心中一動,便按照紀靈所說的緩緩收力。果然胯下的戰馬也安靜了許多,雖然還是時不時的蹦蹬幾下想將趙瀚甩下,但也不再那麼激烈了。想來剛剛趙瀚用力的時候夾得太緊了讓它難受,所以才反應如此激烈。

“雙手握緊韁繩,將腳放入鐙中憑感覺用力,你輕輕的撫摸下它頸中的鬃毛,試著緩和下它的情緒。”紀靈在一旁耐心的指點著,趙瀚則按照他所吩咐的一一照做,悟性倒是極高,不多一會兒便已經心領神會。

果然那馬折騰了半會,氣力耗去大半,見還是甩不掉趙瀚便也隻好作罷,眯著眼睛任由趙瀚摸著它的鬃毛,神情頗為受用,看來是接受了趙瀚這個主人。

趙瀚又試著走進退後了幾步,見那黑馬已經聽話,這才心滿意足的翻身下馬。

一旁的袁術哈哈笑道:“原本還有些舍不得這馬的,現在看來倒是和你投緣,那送予你便是了。”

趙瀚好不容易征服了一批烈馬,心中正是歡喜的很,聽袁術這麼一說頓時大喜,忙拱手謝道;“多謝公路兄。”

袁術不以為意的擺了擺手,“自家兄弟,說這個多見外,你喜歡便好。”

趙瀚看了一旁的紀靈一眼,低聲說道;“多謝紀兄指點。”

紀靈依舊那副麵無表情的老臉一張,聞言搖了搖頭道;“不必客氣,我隻是心疼這麼好的馬而已。”

說罷又忍不住看了幾眼黑馬,又道;“這馬資質極好,你帶回家養著的時候可要小心照顧,平日裏多喂穀、豆、麩的精飼料。再就是你可以再身上帶著些精料,待它休息時喂養一些,也好讓它和你生出親近。”

“悉聽尊便。”

趙瀚既已得了坐騎,一眾人便也不耽擱了,離開了袁府一路向北馳去,想出北門去洛陽北麵的孟津地界狩獵。那裏一片開闊的草原,如今秋高馬肥,正是獵物最多的季節,京中的達官貴人們不少都前去遊獵取樂,袁術等人自然輕車熟路。

隻不過此時日頭當午,正是洛陽城中最擁擠的時候,雖說街中有專門用來通行馬車的馳道,但也被擁擠的行人占去了大半。袁術等人即便是在京中飛揚跋扈慣了,可也不至於在鬧市區內策馬狂奔,所以隻是勒韁慢行,一路上叱喝著行人讓路。好在那些行人們見袁術他們一個個鮮衣怒馬知道惹不起,大多都遠遠的避開來了。

繞過一處拐彎口,迎麵馳來一騎,和袁術等人擦肩而過,馬上的騎士似有急事在身,所以並未多看袁術他們一眼。趙瀚無意中側臉看了一眼,隻覺得背影似乎有些眼熟,一時卻又想不起在哪見過。

前方的袁術卻忽然勒韁緩緩停下馬來,回頭斜著身子掐著嗓子喊道;“阿瞞,你這麼急是要急著去洞房嗎?”

PS:馬鐙在史書上有據可考的出處,是出現在五胡十六國時期的鮮卑人中。三國魏晉時代出土的古墓中已經出現了馬鐙的痕跡,至於馬鐙此物究竟何時被大規模投入使用,史書上尚無定論。不過我猜測三國時期騎兵大量活躍在中原各處,若無馬鐙固定身姿很難想像騎兵是如何衝鋒陷陣的,僅靠騎射是很難滿足騎兵大兵團作戰強度的。既然稍後一些的西晉已經確定有了馬鐙,所以江南在這裏擅自揣測著漢末應該也有了早期簡易的馬鐙。

而且央視的老版三國演義向來以對曆史的考究嚴謹而著稱,在裏麵就出現了馬鐙。咱這畢竟是小說,太過考證就有些過了,各位看官說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