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入人間(社會)(1 / 1)

我是一個80後,來自農村,讀了一個普通的大學,學了我們那個年代比較熱門的專業英語。因為父母親戚都是農村人,沒有文化也沒有見過世麵,從讀書就沒有什麼人生和職業規劃,父母就隻是要求我好好讀書,所以高考選擇專業的時候是非常茫然的,隻能隨大流,別人說什麼就跟著學什麼,聽著最多的就是英語吃香,所以就報考了英語專業。現在看來我是後悔選擇了這個專業,因為畢業幾年之後我根本就再也用不到英語了,想想好像是白讀了大學了。所以說,我覺得大學對人生其實是很關鍵的,高考選擇專業的時候真的應該根據自己的愛好,將來想做的職業認真選擇一個專業,掌握一些技能。人生沒有重來,希望以後的人不要學我那麼糊裏糊塗。

大學畢業以後麵試過教師,性格太內向,站到講台上心裏是非常緊張的,那種緊張大腦是空白的,甚至能有發麻的感覺。所以毋庸置疑試講是失敗的,不要說出彩了,就是自己準備的都沒有說全,沒有大腦的人就隻是一個機械人,而且還不是智能的。後來應聘去了一家私人的英語培訓中心。是一個老師創辦的,兼培訓中心的校長,老師,宣傳員,招生員於一身。我們是三個不錯的同學一起去的,因為感覺工作不好找,想考研,覺得這樣的工作工資雖然不高,但是空餘時間可以自己繼續看書學習。現在回想那個時候感覺真好,剛大學畢業的時候真的有一個很好的看書習慣,那時候打心裏想看書,也總能找到時間地點看書。而現在,偶爾還有買書的習慣,但是重來沒有認真看完過了,我現在桌子上就還放著兩本書,記得肯定是國慶節之前買的,外邊的塑料密封還沒有打開。

這個培訓中心有三個教學地點,就隻有兩個教學老師,那個“老板”(我們之後就叫他老板的,他說過幾次不要叫老板要叫老師,但是擋不住我們叫,後來也就一直這樣叫了)另外還有一個是我們的校友,曆史係的一個師姐。這個師姐就是在這裏邊教學邊學習考上了研究生,我們來正好是暑假,過了暑假她也把工作轉交給我們就去讀研了。那段時間她就成了我們的榜樣,模仿她一邊教學一邊看書學習,其實到最後我們這三個人,就一個考了研的,後來又考了公務員,現在海關工作,現在是營級幹部。

培訓中心主要是小學到初中的學生,有幾個成人都是家教的形式,不進課堂。每一批學生一星期五節課,每節課一個小時,可以周一三五(或者二四六)晚上各一節,然後周六日再安排兩節;也有的周六日兩天安排五節課。周一到周五晚上兩個小時,可以安排兩個班,周六周日除了延續周一到周五沒有完成的幾個班,還可以另外安排兩個連續五個小時的班。這樣算下來一間教室一周可以安排6批學生,每一批10個人左右。那個時候培訓班學費是180-300元/月,家教是10元/小時,我們工資是300元/月。那是2003年,那個時候小學中學在編的老師工資也不到1000元,記得大學的一個老師曾經給我們說過,像他這樣水平的如果去深圳,怎麼也得給3000的工資。對,那個時候3000元工資應該是很牛的。當然,我們消費也低,記憶最深的就是中午經常吃路邊一對東北夫婦賣的蛋炒飯,加一個雞蛋一塊五一份,加倆雞蛋或者再加個火腿腸兩塊錢一份,當然,這也是至今記憶裏吃的最好吃的蛋炒飯。對於我們仍然想繼續求學準備考研的,並不在乎工資多少,夠吃飯的就行了,主要是看書時間充足。

當時我們培訓英語用的是“洪恩英語”,配合vcd教學,動畫片英語重複讓學生看,然後再帶著學生教學。其實還是很成功的,培訓中心出去的學生在學校裏英語大部分都是滿分,很少的也是90分以上。在這裏培訓個一兩年的小六到初中的學生,也有可以參加當時的公共英語考級的。但是,在這樣的地方工作,雖然被學生稱為老師,但是工作不隻是教學那麼簡單,還得去招生。這可難壞了性格內向的我,站在街上發傳單,拉橫幅,主動找人推銷的尷尬以及對心裏的壓力不說,還有小區城市街道管理員的阻止。對於剛從學校出來的我們,還是很怕這些人的。非常的不好意思,非常的不適應。大概過了半年左右的時間,我被這裏的老板勸退了。他說出了我性格內向的缺點,說我應該去社會上鍛煉。

人生第一次失業了,不過那個時候失業並不可怕,因為那時候消費低,身上帶個幾百塊錢就能活幾個月的,何況那時候我身上應該是有4000多塊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