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市,王慶坨鎮。
這個坐落在津門wq區的小鎮在偌大的中國版圖上毫不起眼,但在自行車行業內它卻是中國北方最大的自行車生產製造基地,號稱中國自行車第一鎮。
2015年,該鎮自行車總產量達到1200萬輛,出口260萬輛,占全國自行車年總產量的10%以上。
2016年9月起,王慶坨的自行車生產生意迎來了一個新的高峰,從零部件生產到整車組裝,大量訂單源源不斷。這些訂單裏的自行車或配件樣式不同、規格不同、所屬企業也不同,但他們卻同屬一個新的互聯網產物名詞——共享單車。
2016年到2017年之交,隨著共享單車風口驟起,這個小鎮可謂是“一夜複活,滿地是錢。”
如今大半年過去了,隨著國內多個城市出台共享單車限投令,以及共享單車內部大洗牌,悟空單車,3vbike和町町單車相繼倒閉。這個昔日喧囂鼎沸的小鎮又一次陷入了沉寂。
小鎮西北角一家三友自行車公司內很安靜,聽不到機器的轟鳴聲,也不見一位工人,生產的車架部分被裝箱成排堆放著,上麵布滿灰塵。
不遠處有一棟暗紅色的兩層辦公小樓,二樓最深處的一間辦公室裏煙霧繚繞。
寧遠和他的兩個合夥人此刻站在樓上看著昔日喧囂的車間,眉頭緊鎖。
“算了吧,這些生產線能賣多少就多少吧,總比砸在手裏強。”其中一人開口說道。
是啊,賣了還能收回些成本,隔壁的一間車廠30萬的機器賣了十幾萬,工廠租期還沒到就停產了,大把租金說扔就扔了,不就是擔心下遊的廠商找他還租金而早早跑路了嗎。
三友自行車公司是寧遠和兩個大學同學張哲偉,王鵬飛合作創辦的。2016年初的時候家在王慶坨鎮的王鵬飛看到了這場機遇,找到了寧遠和張哲偉兩人。
當時寧遠正在一家籌備上市的新能源公司擔任中層幹部,將近十年的機械從業資曆,早已讓他對給別人打工產生了深深的厭惡感,於是三人一拍即合,拿出了所有的積蓄投入到了這家公司。
機械這個行業對於內行業人來說其實沒有秘密可言,材料價格什麼的都是透明的,用利如紙薄來形容毫不誇張,所以一條生產線的投入需要大量的訂單才能收回成本,也就是薄利多銷。
寧遠三人進入這個行業其實還算是晚的,但是架不住這個市場的需求啊,那段時間他們公司接訂單接到了手軟。一條長約50米的生產線,20個員工,三班倒,機器從未停止過。
然而共享單車為王慶坨的複蘇,為這個行業帶來的紅利隻是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瞬間煙消雲散。
6月,山城悟空單車、3vbike等小型共享單車宣布倒閉;
7月,金陵町町單車傳出跑路,車還在,老板和用戶的押金不見了;
8月,京城小鳴單車、小藍單車,先後傳出押金難退的問題;
9月,京城酷騎單車因押金風波ceo高偉被罷免,即將被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