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和考察組的其他五位同誌下午主要是負責彙總測評表和推薦表。董部長要求下午就要把全部測評表和推薦表都彙總完,晚上他和蔣書記要看測評和推薦的情況,因為他們要根據測評和推薦的情況確定新進班子的考察對象。由於需要彙總的表格不少,因此,整個下午,考察組的五六個人都顯得很緊張。到下午五點半過,才基本上把需要彙總的表格彙總完,最後大家把彙總情況交給小王後,由小王正式打印出來,以便提供給蔣書記和董部長。
按照程序,推薦出來的擬新進班子的考察對象,要由考察組根據推薦情況確定初步人選,報地委同意後才能正式作為考察人選進行考察。所謂報地委同意,實際上,也就是擬新進人選推薦出來後,地委幾個副書記加上組織部長之間碰一頭商量一下就算正式確定了,並不需要專門開會進行研究。
測評結果,對縣委書記黃俊生的綜合評價大大出乎所料,滿意度隻是中等偏低水平,而對縣委副書記、縣長舒成天的評價卻相對較高,評價最好的是縣委副書記陳文友和組織部長何碧鳳,評價最差的是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吳偉和副縣長王永恒。推薦得票的情況是:在縣級幹部中,也是陳文友和何碧鳳兩人的推薦票最高。在科級幹部中,縣委辦公室主任王文斌、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朱彬彬二人相對較集中,其他相對集中的是縣農業局局長陳華章、縣紀委副書記鄭書良、縣教育局局長劉進暢、河西鎮黨委書記苟元禮。
當然,這些測評和推薦的最終結果,隻有小王知道,考察組的其他同誌知道一些,但都不知道全部,因為他們都隻是彙總了其中的一部分,最後的總彙總是由小王進行的。考察組的分工是非常明確的,隻有小王知道全部,考察組的其他成員並不知道全部內容。這是考察組的紀律,在考察組會議上,市委副書記蔣勝和縣委組織部部長白成天專門提出了要求,要求考察組的成員不該問不不問,不該說的不說。被抽調到考察組的同誌大數都是有這方麵經驗的人,他們雖然對測評情況和推薦結果也很感興趣,但考察組的紀律要求非常明確,當然也就不好向小王打聽情況。
彙總結果打印出來後,盡管已經是下午六點過了,但小王還是按照董部長的要求,準備了一式兩份送給董部長。小王知道除了蔣書記一份外,董部長肯定也要一份。
當小王把彙總表送給董部長時,董部長和蔣書記還在和縣委副書記、縣長舒成天談話。董部長接過彙總表以後,就馬上遞了一份給蔣書記,並微帶笑容地對小王說:“小王辛苦了。”
蔣書記臉上沒有什麼表情,從董部長手裏接過彙總表後就認真地看了起來,把正在談意見的舒成天涼到了一邊,弄得舒天成很不自然,說吧,蔣書記和董部長都在認真地看小王送來的材料;不說吧,又覺得自己呆呆地看著他們看材料顯得有些尷尬。舒天成心裏知道,蔣書記和董部長之所以如果專注地看這個材料,肯定是今天上午的測評和推薦情況彙總。對於與換屆有關的東西,因為涉及到自己,特別是對自己的測評情況,舒天成也很想知道。但舒天成知道,材料是交給市委副書記和市委組織部的領導看的,自己作為一個縣的領導,並且作為當事人,是不可能讓他看到的。
就是舒天成正在這樣那樣地想著時,董部長似乎感覺到了舒成天的尷尬,馬上轉過身去對舒成天說:“舒縣長你接著說吧。小王,你可以先回去,給何部長說,我們這裏馬上就要結束了。”小王理解董部長的意思,一方麵是讓他離開這裏,另一方麵是希望他去給何部長說準備開飯,同時,也暗示舒天成,談話差不多了。有些時候,一個人的一句話中可以包含多種意思,董部長的這句話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董部長所說的何部長是指河西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何碧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