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找個理由,請幾天假,去完成一項重要任務。幹好了,本司令獎勵你,完不成任務老子撤你職。”許世友未等尤太忠落座就交待任務。
尤太忠接受的“重要任務”是,組織一批軍糧送往許世友家鄉。至於從哪兒搞糧食、如何運送,由尤太忠自己想辦法。
這絕非一項輕鬆的差事,時下到處鬧糧荒,部隊的糧食供應也不寬鬆,尤太忠對此非常清楚。尤其是私自調用軍糧非同小可,搞少了不頂事,搞多了目標大,風險極大。所以麵對這項“重要任務”,尤太忠暗暗叫苦。但他也明白,如果任務不重要,過程不艱巨,許司令也用不著找他去幹,這就叫信任。
沒說的,“軍令如山”,尤太忠決不含糊。
許世友拿出一瓶茅台酒,對尤太忠說:“喝幾口,先給你壯下膽。萬一出了事,本司令兜著,你不要怕。其實也沒啥大不了,為救老百姓嘛。”
尤太忠說:“笑話,這點事我能怕?您就放心吧,保證弄得利利索索。”
尤太忠回到軍事學院請好假,直奔豫皖兩省交界處一個部隊農場。這個農場屬尤太忠所在軍管轄,距離信陽地區隻有幾十公裏。到了農場,尤太忠對場長說:“準備三輛卡車,每輛都裝滿糧食,蓋上偽裝網,待命出發。不要問為什麼,不要問到哪兒去,隻管執行命令。”
對於軍首長的命令,場長從不置疑,更何況大名鼎鼎的尤太忠當麵授命。當晚,裝車、偽裝全部就緒。
夜幕下,尤太忠親帶車隊出發。選擇夜間行進,是為了避免途中暴露目標,也是為了爭取時間。
運糧車隊行至金寨,過境就是信陽地區的固始縣。車隊突然停下,正在打盹的尤太忠睜開眼睛,看到路中央站著一個少年伸開雙臂攔車。尤太忠急忙下車走近少年,發現路邊還躺著一位老人。原來,這是爺孫倆外出討飯回家,途中爺爺餓昏在地,孫子搬弄不動爺爺,一直哭喊著守到半夜才遇到車隊,便不顧一切攔車求救。
爺孫倆好運氣,遇到了救星,否則已經奄奄一息的爺爺定會在天寒地凍的夜晚死去。尤太忠命令士兵把爺孫倆抱上車,順路送到他們的村口,並留下半袋糧食。
行至固始縣境一段狹窄的山路,又遇險情,第一輛卡車側翻。尤太忠在若幹年後回憶起處理這一險情的經過時,仍感慨萬千地說,他當時感觸最深的有兩點:一點是信陽的老百姓太好了;另一點是,真正的“險情”不是翻車,而是他聯想得到的比損失千萬輛車都更嚴重的問題。
當時的情景是,加上尤太忠在內的總共七名官兵無法抬起車輛,隻好到附近的村莊找人幫忙。二十多名村民提著工具趕來,尤太忠看到有幾個人頭上裹著孝布,簡單詢問方知對方家裏餓死了老人,白天剛剛掩埋入土。尤太忠突然擔心起來,心想:來的是饑餓的群眾,見到車上的糧食會不會為求生而犯險?村民們若都聞訊趕來,該引發什麼樣的後果?
尤太忠很快發現自己的擔心實屬多餘,因為村民們把車上的糧食一袋一袋卸下來,抬正車輛後又把糧食全部裝上車,任何“險情”都未發生。當村民們收拾起工具就要離開時,尤太忠對他們說:深更半夜請鄉親們來幫忙,我得有所表示。我知道大家都沒糧吃,對你們說一車感謝的話,不如給把米。這是軍糧,給多了不行,每人帶點回去熬幾頓稀飯總不成問題。
聞聽此言,村民們紛紛對著尤太忠和幾個士兵鞠躬作揖。尤太忠從村民的動作看得出,群眾太需要糧食了,眼前的每一粒糧食都與生命緊緊相連。
一位村民哽咽道:聽說是幫解放軍的忙,老少爺們兒都樂意,沒想到遇到拉糧車。說心裏話,要擱解放前遇到國民黨的運糧車,就眼下這情況,豁出命都會搶。解放軍的糧,看著眼饞,心裏卻生不出邪念,盡管離餓死不遠了。遇到好心首長,也算俺這些人有福分啊,給多給少都是解放軍的情意,俺老百姓幾輩子都不會忘記。
就憑這番話,就憑尤太忠的性格,若不是念及“許世友”這個名字,他或許會把所有的糧食都分給這些雖然饑餓卻顧及與解放軍情誼的人們。尤太忠對幾個士兵說,不要每人幾把幾把分了,抬下兩袋給他們吧。
此事到此結束,村民們的舉動讓人不難理解尤太忠“信陽的老百姓太好了”那聲感慨。而尤太忠所指的“比損失千萬輛車都更嚴重”的“險情”在哪裏?在他心裏。他聯想到的是:眼下遍及全國的困難局麵,說明大政方針出問題了,有脫離百姓之嫌。脫離百姓是共產黨最大的“險情”,因為百姓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