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黑色“7·20”(1)(1 / 3)

西線總司令克魯格留下的遺書並沒有改變希特勒認為他該死的看法。與此同時,這份遺書的另一個作用就是讓希特勒再次注意到隆美爾這個名字。在希特勒的印象中,這是隆美爾與“7·20”事件聯係在一起的第三個證據。繼霍法克的交待之後,施圖爾納格自殺未遂躺在醫院手術台上時,也曾喃喃地道出了隆美爾的名字。希特勒終於做出決定:他以前一度十分寵信的、同時也是在德國最受歡迎的這位隆美爾元帥必須死去。

代號“伐爾克裏”

準備以暗殺方式推翻希特勒的密謀集團早在1943年底就已安排好了他們的計劃。施道芬堡和他的同夥把這個計劃命名為“伐爾克裏”。

伐爾克裏本是北歐日耳曼神話中對一些少女的總稱。傳說中,這些少女美麗而恐怖,她們飛翔在古戰場上,專門尋找並殺掉那些該死的人。施道芬堡的伐爾克裏計劃直接指向了希特勒。然而有趣的是,這些密謀分子們居然想辦法讓希特勒批準了這個要殺掉他自己的計劃,並把它納入了國家計劃範圍之內。

原來,密謀分子們把這個“伐爾克裏”計劃偽裝了一下,告訴希特勒:這個計劃是專為對付國內暴動而設的,一旦在柏林和其他大城市服勞役的千百萬外國勞工發起暴動,國內駐防軍就會按照這個計劃快速接管這些城市的治安工作。

疑心極重的希特勒欣然批準了這個計劃。這樣,那些密謀分子們就開始公開地製訂起在暗殺掉希特勒後,國內駐防軍接管首都和維也納、慕尼黑等大城市的具體步驟和措施。

但計劃製定好之後,由於密謀分子內部意見不統一以及人事方麵的準備不完善等原因,這個計劃的具體實施卻遲遲沒有開始。轉眼到了1944年6月,歐洲的局勢日益嚴峻起來。德國的秘密警察已察覺了他們的行動,越來越多參加密謀的人遭到逮捕,而那裏沒被逮捕的人也不敢輕易活動了。密謀集團的核心分子貝克、戈台勒、哈塞爾、維茨勒本等,甚至連相互見麵都越來越困難。

在軍事方麵,蘇聯在東麵正在節節進逼,而盟軍在西海岸的登陸更顯得德國已麵臨著滅亡的危險了,一旦德國敗局已定,密謀分子們即使殺死了希特勒也難以拯救德國的命運了。因此,當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成功後,柏林的密謀分子們首先陷入了極大的混亂之中。他們希望德國打退盟軍,隻有這樣,美英政府才會更願意在西線同這些反納粹組織議和,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反納粹組織也可以取得更好的議和條件。

但西線的戰況卻讓他們大失所望。以施道芬堡為首的年輕人們看到眼下蘇聯、法國和意大利戰線的崩潰一步步逼近,決定立即行動。

快到6月底時,施道芬堡時來運轉,被提升為上校,擔任國內駐防軍總司令弗洛姆將軍的參謀長。這個職位不但使他可以用弗洛姆的名義給國內駐防軍發布密電,而且也使他可以直接、經常地見到希特勒。

作為密謀集團中心人物的施道芬堡如虎添翼,暗殺希特勒的任務責無旁貸地落到了他的肩上。7月¨日,他應召去向元首報告關於東線急需的補充兵員的供應問題。當天,他就帶了一顆英製炸彈。但由於密謀分子前一天晚上在柏林舉行的一次會議上,要求在殺掉希特勒的同時也一定要殺掉戈林和希姆萊,所以當施道芬堡進入會場發現希姆萊沒有出席會議後,就沒有動手。

回來後,施道芬堡很後悔失去了一個良好的殺掉希特勒的機會。於是,當晚他召集了一次會議,最後確定隻要有機會就殺掉希特勒,不管戈林和希姆萊在場與否。

7月14日,施道芬堡奉命在第二天再次向希特勒報告補充兵員的情況,為了在這一次能夠順利地殺死希特勒,他做了極其充分的準備。7月15日,施道芬堡提著裝有炸彈的皮包進人了元首的會議室,準備在散會後趁著會場的混亂引爆炸彈,沒想到希特勒在會議結束後卻匆匆離開了,根本沒給他留下機會。

施道芬堡對此感到萬分焦急。7月16日晚上,密謀分子們聚集到施道芬堡的家中,其中包括他的弟弟伯特霍爾特和他的表兄霍法克等人。施道芬堡向他們彙報了這兩次行動的經過和自己的看法。大家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後一致同意,結束希特勒的生命是德國惟一的出路,現在重要的問題是要讓德國人自己而不是他們的外國征服者們把德國從希特勒的暴政下解放出來。同時,來自前線的將領們聲稱,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德軍在東線和西線的崩潰可能隻是幾星期裏的事情。

這樣看來,這些密謀分子們的行動時間隻有很少幾天了。7月17日,他們聽說隆美爾受傷甚重,覺得又失去了一個可以爭取的德高望重者。到了18日,希姆萊下達了對戈台勒市長的逮捕令。密謀分子們深感自己正在走向身單力孤的境地,暗殺行動必須盡早進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