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來自於你的學習能力,如果你沒有學習能力,你創新是創不出來的。
你不學,就跟不上這個時代,跟不上這個行業的發展。
企業家最主要的是創業激情,這也是學習。一個善於學習的人,腦子裏有很多新東西。
學習致勝
學習,一個古老而又全新的命題。
“古老”在於人類從生命開始就學觀察、學說話、學走路、學做事。
早在2000多年前,先哲孔子就曾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學習是經常性的事,世世代代,生生不息,蜿蜒綿綿,不絕如縷,也是充滿樂趣且富有生命色彩的源泉。
“全新”是說我們處在一個新事物、新知識、新經驗層出不窮的時代,在科技、經濟、文化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又不得不重新認識、審視、思考學習問題。
今天的世界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21世紀知識更新的速度像磁浮列車一般,風馳電掣。
拋開其他領域不談,單單就企業管理而言,按照專家的粗略統計,新的管理理論平均8個月就會產生一個,但是一百年以來真正對人類產生巨大影響的卻隻有30種。
如果我們再把這30多種作一個選擇,“學習型組織理論”肯定是最前沿的管理理論之一。
美國現在排名最前的25家企業中就有80%正在運用學習型組織理論管理自己的企業,像大家熟悉的杜邦、英特爾、蘋果電腦、福特汽車、GE公司,包括摩托羅拉等都在運用這一最前沿的理論管理自己的企業。
微軟在創立不到20年的時間裏,其市值曾超過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資產總和,比爾·蓋茨連續多年成為世界首富。
總結比爾·蓋茨和微軟的成功秘訣,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創建學習型組織。
當今世界所有企業不論遵循什麼理論進行管理,都可以分為等級權力控製型和非等級權力控製型企業(學習型企業)。前者以等級為基礎,強調製度加控製使人更勤奮地工作;而後者以共同願景為基礎,以團隊學習為特征,強調學習激勵,使人更聰明地工作。
現在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企業之間的競爭實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
但是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學習型組織理論證明,這個概念已經不夠。
打個比方,甲企業有高級人才50名,而乙企業有高級人才100名,是不是乙企業方一定能勝過甲企業呢?
學習型組織理論告訴我們不一定,如果甲方每個人的學習力都很強,那麼用不了多久,不是人才的會變成人才,是人才的會變成高級人才,是高級人才的會有更大的創造力。
而乙方雖然有高級人才200名,但是如果沒有很強的學習力,也就沒有了競爭的能力。
活到老,學到老。
古人誠不吾欺啊。
有位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上班,成為學曆最高的一個人。
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麵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
他隻是微微點了點頭,心想:跟這兩個大學畢業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麵上如飛地走到對麵上廁所。
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
哇噻。
水上飄?
不會吧?
這可是一個池塘啊。
正所長上完廁所,回程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
怎麼回事?
博士又不好去問,心想自己是博士生哪!
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了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麵上廁所。
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想著, 想著, 博士生也內急了。
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麵廁所非得繞十分鍾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麼辦?
博士生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後,也起身往水中跨:
我就不信大學畢業生能過的水麵,我博士生不能過。
隻聽到 “噗咚” 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裏麵去啦。
兩位所長趕忙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
博士反問:“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
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麵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
學曆代表過去,隻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
學習力就是創造力。學習力就是競爭力。學習力就是生命力。
學習力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