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禁軍的戰鬥力他們都是清楚的很,所以,他們是真心不敢反抗。因為他們知道,如果隻是背地裏動手的話,還有著說辭,但是,如果真要是動了明麵上的東西的話,那可就是真的沒有緩和的餘地了。
就好像是陳道設宴時所說的那一句話,他是個喜歡安靜的人,素來不喜歡什麼大動作,若是私下裏的小動作,各憑手段高地,但是,誰要是鋌而走險的話…除非他又能耐跑到別國境內,否則,大夏的兵丁是絕對不會放過他們的。
順道一提,這個不會放過指的是滅族!
當時的他們還以為陳道所說的隻是在講昏話,但是誰知道,這人竟然幹出了這種釜底抽薪的事情。
可是,他們還真的沒有辦法。
時至如今,雲南路境內的諸多家族逐漸遷走。楊氏與高氏的分量自然也從一開始的舉足輕重變成了現如今的無足輕重。當日的時候,他們之所以能夠弄出來這麼大的聲勢,真正的原因是因為那些附庸的小家族。隻有這些小家族的附庸,他們才能有方才的聲勢。可是如今,這個曾經的聲勢卻是變得萎靡不振了。
陳道從一開始就看穿了這個強大聯盟的弱點所在,然後對症下藥的采取了應對策略。然後,楊氏與高氏哭了!
時至如今,他們也已經看出了自己的境地。若是再僵下去的話,誰知道會發生什麼結果。不,準確的說,再僵下去的話,會發生什麼結果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當初的時候,大夏朝廷沒有辦法動他們是因為他們是雲南路地方勢力的代表,換而言之,他們是一個勢力的代言人,他們擁有著令人難以正視的力量。可是如今呢?他們是真的什麼東西都不剩下了!
楊氏與高氏看似強大,但是真正的影響卻是支撐他們的諸多小勢力。可是如今,這些小勢力走掉了,楊氏與高氏再也不是什麼特殊的存在了。如果說原先的時候殺掉他們的話,會造成一種極大的影響的話,但是現在把他們殺掉的話,不比殺掉兩條狗困難。
所以,在意識到這些東西之後,楊氏與高氏果斷選擇了慫。人生在世,就是一個‘慫’字。隻要你能夠在該慫的時候慫下來,那就絕對不會出現什麼大事!
所以,他們慫了!
楊氏與高氏負者荊條跪在了宣撫司衙門外,來了一個楊高版的負荊請罪。他們來請罪之後,久病的宣撫使相公,也從病房裏麵走了出來。撐著病體與他們進行了一次深刻的交談之後,高氏與楊氏皆是表示,‘我們就是一塊磚,哪裏需要往哪搬!’‘為了國家的安定,必不會惜身’等等之類的話語。
最後,陳道更是拉著他們的手對他們說,:‘帝國就是需要你們這些人才呀!“
以上自然是笑話,事實是,他們在負荊請罪之後,然後帶著自家的家族前往了青海宣撫司和西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