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哪裏有那麼好的事情,人脈你補得齊嗎?人心你補得齊嗎?那些無形的勢力,你補得齊嗎嗎?毫無疑問,補不起,也不補齊!說一句不好聽的,他們在這裏算是土皇帝,但是到了關中之後,他們還算個啥!
屁都不是,滿堂朱紫,勳貴滿街。甚至一棍子下去,可以砸死好幾個帶官爵的人物。這等地方是那麼好呆的嗎?毫無疑問,不是!畢竟,漢人口中就已經有那麼一句話,長安居,大不易!
可是,這也架不住有人去上這個惡當。
而上當的原因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利益的不同罷了。
盡管說楊氏,高氏,對於地方上的勢力家族進行了三番五次的申報或是通告,向他們紕漏漢人們的險惡用心。但是,沒用!
俗話說,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這句話固然是不假,做雞頭也不做鳳尾!但是哈,要是做雞尾的呢?
雞頭不願意做鳳尾,但是雞尾願意啊!鳳凰說什麼都要比這些蘆花雞要高貴的多,即便是鳳尾,也要比他們原先的處境要好上不少。而且,以前就是給人家做小弟,現在還是給人家做小弟,雖然說做小弟的對象有些不同,但是都是做小弟。
既然是做小弟了,那還需要在意什麼雞呀鳳呀的,自然是誰強跟誰做小弟唄。原先的時候大家給你們在一起,無非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現有的地位,可是如今,人家既然給開出了那麼好的前程。你再阻著哥幾個的前程,未免是有些太過分了吧!誠然,這些所謂前程在大族的眼中就是一個帶著砒霜的蜂蜜,但是,這隻對於他們而言是這樣的。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這是一份蜂蜜,是一份無比甘甜的蜂蜜。你卻非得告訴俺,那有毒?對誰有毒?反正俺沒有感到對俺有毒!!!
可是,這些想法歸想法,怨念歸怨念。真正要他們說出來,他們卻還是不敢。高氏,楊氏數百年的積威,根本就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破去的。
不過,有人不敢回擊他們,但是有人敢!
開皇八年,五月十二,褚氏一族二百餘口,帶著自家的田契,產業在宣撫司報辦之後,徑直去了長安。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楊氏高氏二族的族長恨得牙都癢癢,恨不得將褚氏一族全部都殺死!但是,他們不敢!隻要是人都知道,褚氏一族的族長褚穗在如今的大夏國內部謀劃到了一個相當不錯的位置。隻要是楊氏高氏敢動褚氏一下,大夏朝廷就敢滅了楊氏高氏一族。
千金買的馬骨,就讓你這麼輕賤!我大夏朝廷的臉往哪擱!!!
於是,這個虧楊氏與高氏隻能瓷實的吃下。
有了褚氏一族這個先例,蠢蠢欲動的各個小族立刻帶著自家的全族報備之後,趕緊的往著關中而去。畢竟,這都是手快有,手慢無的事情,若是一個不小心,那就隻能看著別人在那裏浪了。
然後,手慢的不願意了。他們開始圍著宣撫使的衙門,日夜的祈求。宣撫使陳道聽到他們的心願,無奈之下,隻能連夜上書,經過了一番苦苦的籌劃,終於又是弄來了十個名額。不過這一次,卻不是關中了,而是貼近關中的河湟。
河湟也就河湟吧!反正靠近帝都,也算是重要的地方。大家夥就往那裏邊去就是了!畢竟,誰讓他們下手慢呢!當十個家族走完了之後,時隔半月,宣撫使再度擺出了一個榜文。
大夏皇帝李信添了一個子嗣,恩澤四方,知曉雲南路的諸多大族想要前往京都,所以便隨了他們的意願。一下子給了十五個名額,讓雲南路的家族遷族,隻是這一次不是關中,而是蜀中。
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一眾詔地的家族們欣喜若狂。畢竟,蜀中富碩他們也是有所耳聞,遷到那裏也是相當不錯的了。
於是,又走了十五個手快的。
可是,這些走掉的家族都是一些小家族,動輒三五十人,向褚氏一族那樣近兩百人的已經是大族了。這些小族加在一起,也撐不起來多大的風浪。
但是,沒有走掉的家族還有很多,要他們看著自己以前的窮哈哈兄弟有了一個近乎是炫耀的稱呼,還有著那一個近乎是嘲諷的姿態。他們毫無疑問是不願意,於是他們再度求上了宣撫司衙門。
隻是這一次,一向是好脾氣的宣撫司衙門,卻是擺起了高冷的女神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