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並沒有走長安城外迎接田虎,不是因為對大將的不尊重,而是因為現實情況的不允許。不是李信身體的客官原因,而是真正的主觀原因。不能去,實實在在是不能去!
火銃的現世使得大夏軍隊的實力成幾何倍數上升,但是同樣,因為火銃可以流入民間,所以也導致大員們的生命安全問題也成幾何倍數上升。
不要覺得這不可能,事實上,這是非常可能的事情!
後世之時,雖然曾經有人說大米朝每六分鍾就會發生一場槍擊案。但是就現在來看,李信覺得這是對於大美朝政治治安一種誇讚。真的,李信說的不是反話。
所謂‘身懷利刃,殺心自起’,這句話從來可都不是說著玩玩的。畢竟,擁有著犀利的武器,很容易就會產生一些不好的心思。譬如,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槍支在民間出現的時候,就代表著百姓可以擁有著一種威脅到達官貴人的手段。
畢竟,相較於弓箭,刀槍,火銃所需要的訓練時間與難度,簡直可以忽略到不計。
做一個簡單的比較,訓練一個合格的弓箭手需要將近三年的時間。其中需要花費的錢財與資源另算,在民間能夠玩得起弓箭的隻有兩類人,一個是獵戶,另一個就是富戶。而火銃什麼的就實在是簡單了,一個合格的火銃手隻需要一個月的訓練便可以達到合格,而有些天資聰穎的則是在一周的時間裏就可以達到相當出色的地步。
換句話來說,如果說弓箭手屬於有天賦的人才能玩的遊戲的話,那麼火銃手就屬於有錢有天賦的人都能玩的遊戲。而且,一個火銃的有效射擊距離是五十步,嗯,軍中的火銃已經達到了八十步。
所以,這東西不論是掌握在誰手中。哪怕隻是掌握在一個尚未成年的小孩手裏,也可以輕而易舉的奪走一個出色的戰士的性命。換而言之,這是大殺器!
一種不該流入民間的殺器!
在火銃流入民間的那一刻開始,朝中就有大臣進言,說火銃乃是軍國之器,散與民間的實在是太過危險。若是有些人心懷不軌,意圖作亂的話,隻怕是轉瞬間就會形成一股勢力,為禍一方。
李信在考慮了片刻之後,卻是笑著拒絕了這些進言。
理由是,心懷不軌的人想要弄到火銃,隻要他們有心思,他們總歸是能夠弄到的。這些東西散入民間,又有著什麼不好。莫非諸位還心虛不成,朕都不怕這些,你們還怕個什麼?
後麵的這一句話,李信說的是屁話。當然,因為他是皇帝,所以這個屁話別人也隻能聽下去。
做皇帝最好的一點就是,你說月亮是方的,就一定有人能從月亮上找出四個角來佐證你所說的都是對的。你說皇後是男的,那就有人找出來皇後是男的證據!當然,這些話有些誇張,但是就事實情況而言,倒還是勉強算是有理。
不過,李信無良的開心,一眾大臣卻像是被喂了一口屎一樣。
娘個老子的,你個龜兒子不怕別人刺殺你,我們怕呀!雖然說沒有什麼大的可能,但是真要是刺殺了的話那可怎麼弄呀。小命這種東西,永遠都是你一個人的,雖然說大多數的時間你留不住,但是擱在你自己身上的時候你終歸是比著別人金貴。
所以,一眾的大臣非常的惱火。不過,在惱火也沒有辦法,李信已經下定了決心,自然是不會輕而易舉的改變。畢竟,開國皇帝什麼的,心誌這種東西永遠都是最堅定的。
說到底,這都是從屍山血海裏麵走出來的存在。隻要是心性沒有扭曲,到最後的時候基本上都會有著這樣的感覺。
悶悶的從朝堂上回去,然後順風行就莫名其妙的接了十好幾起擔子。這些單子全部都是要求在自己的座駕上麵再加上一層鐵板,畢竟,別人不重視自己的小命,自己不重視不行啊!
雖然重視了未必有著什麼用處,但是,不重視的話你心裏麵虛呀!
於是,從那一天之後,朝堂的大佬們出入府衙的時候就顯得非常的小心謹慎。愛養外宅的不養了,愛到別的地方吃好吃的不吃了,愛到青樓聽曲兒的不聽了。畢竟,不管是別的什麼,總歸是沒有自己的小命重要呀!
所以,原本幾家酒樓之中常見的朱紫不見了,剩下來的基本上都是品級不算太高的小官。當然,被這些東西坑的最慘的人不是別人,赫然就是李信自己。作為帝國皇帝,李信原本是多麼喜歡白龍魚服,是多麼的喜歡到民間遛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