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 心思(1 / 2)

如果有一個來自於後世的穿越客看到了更老院的存在的話,一定會發自心底的感覺到這個東西的熟悉。然後在仔細的考慮了一番其中的內部構造,人員組成之後,他們多半會恍然大悟。

這他娘的不就是日後歐羅巴的上議院嗎?

事實上,更老院來源的思路確實是上議院。不過,與著上議院的構造不同,這裏的議員基本上都是來自於外部的大臣,而且還必須都是有著極其出色能力的大臣。李信在設立更老院的時候,確實采取了後世的一些關於上議院的理念。但是更多的還是來自於本土文化的熏陶,正如李信所說,他看不慣這些人才的流失。

大齡官員在任職的時候,或許會因為精力或者是年齡的問題,導致整個機構的效率低下。但是,這也不能代表全部!

誠然,相當一部分大齡官員會隨著年齡的變化,將自己的性格變得固執,昏聵,蠻不講理,討人嫌等等。但是,這也不能排除剩下的一部分心思清明的老臣,在經曆了足夠的時間的蘊養之後,開始展露出屬於自己的醇香。就如同一壇老酒一般,越是窖藏,其味道則是越發的綿長。

毫不客氣的說一句,這一類的老臣全部都是具有著顧命大臣的潛力和能力。所以,就這麼將他們放送回鄉,難免會有一些可惜。所以,與其就這麼讓他們失去了一身的官爵。倒不如讓他們現在更老院裏麵養上一段時間,在發揮發揮餘熱的同時,也可以讓他們有一個提前接受的心裏。勉強忽然間一無所有,然後就大病了一場。

當然,李信也不會排除自己心中的陰私想法。事實上,他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他的心裏卻是潛藏著屬於他自己的私心在其中。那就是製衡!

雖然說李信非常的討厭製衡一類的權謀之術,但是在某種程度上,皇帝還是離不開這種心機手段。畢竟,治國是一方麵,權謀又是一方麵。精通權謀不通治國,或許可以維持朝堂的穩定,但是卻無法改變國家的大局。同樣,若是精通治國不通權謀…

這個人比較適合做臣子,清正孤直之臣。做皇帝靠的清濁並舉的氣魄,海納百川的肚量。若是精通治國不通權謀的話,多半在治國手段還沒有施展完的時候,天下就已經分崩離析了。具體人物就請參考,隋末慘淡退場的楊廣。

並且,這一類人就算是做臣子,多半情況下也不會有著什麼好下場。

所以,做皇帝你就幹淨不了。李信就算是再不喜歡這些東西,他也隻能默默的接受。畢竟,有些事情實在是不以著外物作為轉移的。當然,他也有比較幸運的一點,那就是與他開創基業的大臣大多數都比他的年齡要大。尤其是幾個心腹重臣!

這些人與他一通起身,可以說擁有的力量是極大。若是他李信的年齡與著這些心腹大臣差不多大的話,李信基本上就得在考慮著怎麼把這些心腹大臣們退場了。不過,幸運的是,李信比較的年輕。他麾下與他剛開始起兵的那些人,最年輕的一個都要比他大上不少。所以,這些東西他是不需要愁的。畢竟,將一切交給時間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