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濟陽王府。
大趙的王爵不多,所以分得很散。而且因為太祖皇帝的考慮和太宗皇帝的未雨綢繆,他們將宗室劃分成了兩種,一個襲爵的,一個是不襲爵的。襲爵的宗室很簡單,就隻有一句話,宗室不得幹政。不管你有多大的才華,就是一句話,哪涼快哪呆著去。
誠然,這樣的政策會有著太多太多的弊端。畢竟,宗室這一群人可是自幼就接受著良好的教育,正當他們懷揣著踏入仕途,建功立業的夢想的時候,現實給了他們一巴掌。
不好意思,你想多了,五服以內的宗室是不可以參政的。於是乎,這麼一大群人才就白白流逝了。不過,這也不能怪他們命苦,實在是他們祖宗造的孽,需要他們來還而已。太祖皇帝篡位做了龍庭,太宗皇帝殺兄奪了皇位。這兩位爺考慮到自己做的事情,然後又想了一下朝中的藩王,於是乎,他們果斷的下了一個命令,五服以內的宗室不得參政。
若是想要走仕途的話,不好意思,先到宗人府撤個祖籍先!
所以,別看殷家子孫這個王那個王的,實際上卻是沒有什麼卵用,他們就是皇帝擺出來的一群吉祥物。心情好的時候逗逗他們玩開心,心情不好的時候自然有人一腳把他們踢一邊去。而且,更重要的是,還有著相當一部分清流禦史們專門盯著他們,一旦是有了什麼不好的事情,那邊的彈章就跟雪花一樣就飄了過去。運氣好的壞申斥幾句完事,若是運氣不好的時候,那就得削爵。
要不然的話,他們一個個的能想起來用賣女兒的方式賺錢嗎?畢竟,太祖皇帝活著的時候,立下的規矩是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而不是與宗室共天下。所以,在大趙的境內,文人是大爺,至於旁的人……
嘿嘿,做個看客就好!其他的,別想那麼多!
誠然,文人參政有著這樣那樣的不好。但是,總比家天下的大清要好上很多!兩廣總督姚啟聖為了讓滿清的大軍不在兩廣大地上肆虐,居然用了三十萬兩白銀去賄賂領軍的康親王。這樣的事情擱在別處是無法相信的,可是在大清卻是一副公然的景象。
毫不客氣的說一句,若是那個大趙的藩王敢這麼幹的話,不用多說,最多一個月,皇室和宗人府的判決書就會下來。最多兩個月,民間就會多出來一家子姓殷的庶民,然後再過一段時間,這一家子估計就會神秘消失。
所以,大趙的藩王慫的很,大趙的宗室窮得很。即便是裏麵有幾個豪富的,來錢的路子估計也是不怎麼幹淨。不是青樓的樓主,就是賭坊的坊主,當然,這些事情在皇帝眼中並不能期滿過去。但是,看在眼裏歸看在眼裏,皇帝卻也沒有幾分過問的意思。
畢竟,大家夥都是姓殷的,如果真到扯破了臉皮,鬧到了哭靈的地步,大家夥可就是真的不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