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佛門一直都對李信不冷不熱的高冷模樣,但是這一副高冷模樣又不是他們願意擺出來的,純粹是因為他們想要賣好李氏皇族,奈何李信根本不搭理他們。正因為如此,佛門與李信的關係才是這麼不冷不熱的。
須知道此世的佛門還沒有日後注冊上市公司的霸氣,即便是較為市儈的淨土宗也要比日後的佛寺幹淨不知道多少。是以,他們還沒有辦法舍下那個麵皮去貼李信的冷屁股。畢竟,他們四大皆空,主要市場又不是上層建築,是以,也就沒有跟李信摻和什麼。
但是,不摻和卻不代表他們不感興趣。佛宗的先師就已經說過,不依國主無以成法事。中原王朝的皇帝比起番邦小國的國主,可以說完全就是兩種生物。始皇帝曾經說過,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就現實情況而言,雖然不至於如此,但是卻也相差不遠。
是以,一旦李信展露了這方麵的意思,一幫子高僧大德們全部都是高潮了。
什麼是峰回路轉?這就是峰回路轉!什麼叫否極泰來?這就叫否極泰來!
講真的,當李信打算向和尚們收稅的時候,一幫子大和尚們可以說都快哭了!自打漢明帝那會兒佛寺傳往漢地,何曾發現如果不講究的事情。皇帝從佛爺嘴裏搶食,說出去還要不要臉了!
可是,李信就這麼幹了。
那一副嘴臉,赫然就是老子就是不要臉了,你能把我咋地!
我能把你咋地?我能把你咋地!!
善了個哉的,灑家還真不能把你咋地!!!
若是亂世小國的國主也就是算了,畢竟亂世之時吳王楚王楚江王什麼的一堆,哪個不是如同朝菌一般朝生夕死。一眨眼的時間,哎!他喵的居然改朝換代了!
殷大郎出征的時候還是領著禁軍將領一職,可是回來之後,就已然變成了大趙的皇帝。這種種的事情,哪個人又能夠說的準?畢竟,這世間最凶險的事情,就莫過於王朝亂世之時的爭龍之事。一條條蛟蛇四起,鬼知道那一條會風雲化龍。最強的不一定贏,最弱的不一定輸。哪怕是蛟蟒之類,隻要百戰不敗,即便不是真龍,也與著真龍無異。即便是今天還坐金殿的皇帝,鬼知道什麼時候又會被別人摸去腦袋。
所以那個時候的佛門真心是不怎麼把他們放在眼裏,佛門在底層的民眾之中很有市場,是以等閑情況下絕對沒有亂世諸侯想惹他們。
可是如今不一樣啊!
雖然說天下大體上還都是分裂的,但是這分裂的格局未免是有些太大了吧!大夏占有關中蜀中,南控吐蕃,北收河套,西疆更是涵括青海,涼州,西域。毫不客氣的說一句,這疆域如果說還是亂世諸侯的話,那他們也實在是沒有什麼別的話好說。
是以,他們隻能老老實實的忍著。哪怕是李信要行滅佛之事,他們也隻能口誦佛號淡然赴死。他們知道,在如今的這一副情況下,若是真的反抗了才是真的絕望。不過,令人慶幸的是,這一位陛下還算是講規矩。雖然說是強征了保護費,但是卻也沒有做太多的襲擾,佛門的麵子怎麼說還是保住了。
當然,他們之所以能夠那麼暢快接受的原因還有一點,那就是道觀也需要跟他們一樣。因為如此,他們那不平衡的心理狀態怎麼說還有幾分底氣。畢竟,倒黴不隻是他們一個人,或者說不是他們一個勢力。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天下間的佛寺有多少,這天下間的道觀有多少?!
高冷的道士們對於傳教之事從來都不敢興趣,他們想的隻有一點,那就是飛仙。一個個的道觀也都是在山野之中林立,或許有著道觀資產,但是卻絕對不多。因為有本事的道士多半不愛慕虛華,就好像是那個呂祖道士一般,穿著一身古怪的破衣爛衫,整日裏流竄作案。而愛慕虛華的道士也大多數不是什麼老實東西,在泥腿子嘴裏搶食這一些事自然也不放在他們眼裏。他們活躍的地點大多數都是公卿貴族或是富商大賈之家,稍微差一點的就是在朝中的咒禁司或是欽天監供職。
所以說,盡管李信下的詔書是麵對著佛道兩門來的,但是真正受到影響的還隻有佛門一個。至於道門,那隻是順帶而已!
是以,熟悉了李信的態度之後,一個個大和尚們隻想著能夠安然度日,可千萬不要讓這位爺在弄出來什麼幺蛾子來。可是,天不遂人願。人所想的往往都不會成功,人苦心竭力謀劃的,往往都會因著一件極其意外的事情被打破。
曾經有一個人說過,打天下的時候三分靠算計,七分靠實力,剩下的九十分卻是全看運氣。運氣好了,哪怕是你本身的體格再弱,你也有成為最後贏家的機會。就好比明末亂世,滿清自從崛起開始就成為了開掛的掛逼。
萬曆皇帝執掌帝國多年,手中自然是有著底氣。若是他能夠多活幾年的話,莫說是滿清入關,就算是苟延殘喘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萬曆這個本該死去的人,在一個不該死掉的時間死掉了,於是有了後金的強盛。
李自成大敗一片石之後敗走他處,這天下本來還是群雄割據的結局。可是,誰曾想打敗了大明最精銳兵馬的李闖王被一支地方武裝打敗了,順便還丟掉了自己尊貴的腦袋。除此之外,張獻忠同樣也在一次意外中死去。這哥倆,到好像是約好了一般先後死去,把大好的形勢交給了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