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 兩方事(1 / 2)

且不提送終與送鍾之間的終極關係,一眾大趙君臣卻是被眼前的大手筆震驚了。

首先是那個座鍾,雖然早在數年之前,大趙就已經有了座鍾在流傳。但是,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座鍾在剛開始生產的時候,那個價格可以說是要人命的。就好像是二十一世紀初的諾基亞一樣,每一個都需要千把大洋才能拿下。可以說,在崇寧六七年的時候,作工比較精製的座鍾甚至可以賣到一千貫以上。

莫要覺得這一千貫算不得什麼,以著大趙如今一貫錢當一兩銀的規章來算,這一千貫可是足足一千兩銀子。就算是兩府三司的主官,明麵的上的俸祿也是決計拿不下這些東西的。

這麼說有些人可能不明白,但是換成後世通用的比例便可以明白。一貫錢約莫值後世三百多四百的樣子,這一下便可以明白座鍾的恐怖了。換成後世,這可是一個四十萬的價碼。雖然說皇帝們吃的雞蛋都是五兩銀子一個的,但是有錢也不是這麼花的不是。

前麵的說辭是笑話不假,但是卻也說出了一個非常尷尬的事實。那就是大趙在非常的富的同時,他也非常的窮。冗官,冗兵,等等諸如此類的東西早就已經占據了大趙國稅的五分之四,讓大趙的財政壓力十足。而且,除此以外結餘下來的銀錢要歸入國庫,能夠進入皇帝內帑裏麵的銀子簡直就是少的可憐。

當然,作為皇帝殷禎自然是可以從國庫裏麵往內帑裏麵撥拉錢財。但是,能夠這麼做的無一不是臉皮極厚的人物。殷禎雖然執政多年,也領會了一些厚黑學的真諦,但是距離那種毫無顧忌的往內庫偷錢的地步還是差了不少。畢竟,作為一個仁人天子,崇寧皇帝天生就在這個方麵出於弱項。

於是乎,在諸多商賈富戶都用上座鍾這個無事的時候,他這個皇帝仍舊是沒有用上。當然,這麼一個苦逼的事情也就到今日為止了。

其次,就是鏡子,因為缺乏可以照人的東西,在中國曆史流傳的最多的鏡子都是銀鏡銅鏡一類,了不得的別出心裁能弄出來一個冰鏡,但是冰鏡不耐炎熱,是以根本不能長久放置。再加上製造工藝完好的銅鏡勉強也可以供宮人使用,是以,這些東西自然也沒有了發展的空間。

一方三尺的琉璃鏡,可以說極好的寶物。不得不說,李信派人送過來的這些東西都是打在了殷禎的心竅上。殷禎自己不舍得用上好的器物,但若是別人送的,或者是進貢來的話,那自然也就是用著毫無壓力了。畢竟,不是他買的,不是嗎?即便是要守清規戒律的和尚還能吃上一個三淨肉來著,更何況本來就是心思繁多的帝王。

沒有人會拒絕富碩的生活,雖然說這些東西往往被人稱為穿腸藥或刮骨刀,但是富碩奢侈,則是人類所追求肉體上的物質享受的大前提所在。

看著站在堂下的傅允,殷禎不禁是微微搖頭,他現在看傅允的時候,心中甚至多了幾分順眼的意思。雖然說不能被金錢收買的東西有很多,但是若是你能夠開對價碼的話,金錢買不來的東西其實也就沒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