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 精雕細琢磨(1 / 2)

東京,文華殿。

韓玄病逝的風波已經漸漸平息,但是這一件事的後續影響卻是仍舊還在持續。作為開朝以來的二十三位宰相之一,韓玄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若是有人舉行一次問卷調查,比如你覺得最具影響力宰相是誰,之類的活動。韓玄一定可以憑自己的影響力奪冠。

隻是,隨著時間過去,一切的一切都將消弭。

且不提早就死去的平章事,如今大趙政事堂卻是處於一片焦頭爛額之中。崇寧七年的冬天,被百姓們罵了不知道多少次的老賊丁文會終於帶著那麼一絲不舍與不甘撒手人寰。對於這一個老臣,雖然殷禎極是不喜,但還是給了他一個算是體麵的歸程。

陶國公晉一等,化作了宋國公,諡號恭獻則是隱隱標明了當今天子對於他的絲絲不滿。但是,總算還留著一絲掛在皮子上的臉麵。

丁文會的死去,則好像是宣告了一個開端,太宗朝的諸多舊臣或是辭世,或是辭京。對於這一幕,深宮之中的殷禎是何看法外人不知,但是有一點卻是可以確認無疑的。

比起已經漸漸老朽的太宗遺老,如今的這位陛下更加的看重年輕人。

崇寧六年時,桓琦一封開發湖廣補糧事的奏疏在朝堂裏炸了鍋。一眾大臣議論紛紛,在爭吵了半年之後,終於是勉強落下了帷幕。因蠻族叛亂,不動兵不行了。禁軍將領張柔領兵南征,將一眾蠻部盡數懾服,而後朝廷又從人口繁盛之地遷移民眾充實湖廣。崇寧七年時,陸哲任經略使,執掌荊湖南路經略司,司掌農田墾殖等事。

與他一同來到這裏的還有簽知樞密院事桓琦,作為計劃的首發人與提倡人,桓琦又再一次的成了這件事的監督人。當然,這不是因為皇帝想要送給他功勞,而是純粹因為他桓琦乃是超總唯一一個擅長打仗的文臣,湖廣一地實在廣大,在後世之中更是富有天下的江南勝地。所以,必須得有一個鎮得住場子的人在那裏呆著。

於是挑來挑去,挑中了桓琦,畢竟,這一位在朝廷裏麵呆的時間也是太長了一點,若不出來轉一轉的話,隻怕是骨頭都會生鏽了。而且,除了桓琦的名頭以外,朝中能夠鎮得住場子的人還真是不多。俗話說官清似水,也擋不住吏滑如由。普通的京官到了地方之後,莫說是辦事,隻怕是在瞬間就會被那一幫老油條們迷得五迷三道。

能夠鎮得住他們的,恐怕也就隻有那些從地方上一路廝殺上來,練就了一雙金睛火眼的宰相們。隻是,話又說了回來,桓琦的名頭也太大了點,名聲也太好了一點。對於皇帝而言,有一個名聲好的大臣是一件不錯的事情,但是若是名聲太好了的話,皇帝本人也會非常困擾的。

畢竟,有著王莽周公的先例在前,名聲太大太好的宰相,還是需要清理一下的。如果人家真的是跟你玩了管理層收購,那豈不是哭都沒有眼淚。是以,將他們的好名聲消磨一下,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湖廣開發是一個大盤子,其中必然是牽扯到各方各麵的利益,稍有一個不慎便會留下怨望,是以,不是經略一方的大臣是絕對辦不來這等的事情的。但是,即便是經略一方的大臣,在辦這一件事的時候,多少也會消磨自己的名望。

聽上去不是什麼好事情,但是實則不然。對於一個皇帝而言,最忌憚的不是大臣有多麼的腐敗,而是大臣到了一種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地步。若是一個大臣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那麼想來也就隻有殺之一路。所以,殷禎這樣做不是出於忌憚,而是身為君王對於麾下臣子的一種保全。

誠然,桓琦也明白這一點,甚至在朝中肆意妄為,囂張跋扈。這真的是桓琦的本性如此嗎?自然不是,這隻是桓琦一種自汙自保的手段罷了。自從韓玄去職之後,他就一直在往這方麵,甚至在他老家那裏,還可聽到桓琦的家人仗著他的名頭肆意的兼並田產,欺壓良善的事情。事實上,在這些事情發生之後,他雖然被罰了一個散官階,但是樞密使的位置卻是越做越穩,其中種種究竟代表著什麼含義,不想也知。

撇開大趙官場上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不談,湖廣開發一事,確實已經開始步入了正軌。其實,開發湖廣一事在淳化年間就已經有了提及,淳化年的蜀地大亂,早就讓滿朝的文武知道,光靠四川這一個所謂的天府之國的話,遲早是會出亂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