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 商(2 / 2)

這麼大的客流量會帶來多麼龐大的利潤收入,李信沒有算過,但是從各家客棧飽滿的居住狀況,還有客棧老板的笑臉來看,應該是一個極其客觀的數字。

說到這裏,李信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今天,好像是奇巧會的最後一天了。

事實上,真正開辦奇巧會的時間隻有兩天,這兩天的時間則是讓四海的商旅來熟悉一下奇巧會之中推出來的貨物。在奇巧會被內閣注意到的時候,奇巧會就注定從一個技術展覽性的售賣會變成了一個功能極多的大會。

從奇巧會的最後一天開始,諸多的商旅就會陷入一段非常忙碌的時間。因為在這一段時間之中,會有著相當一部分廠家賣出去一部分份額。而賣的方式,毫無疑問便是價高者得。

沒錯,大夏在做了一段時間的產銷一體之後,決定在開發出一個批發商的職能。畢竟,大夏的商業興起也沒有多長時間,買賣各種東西也是有著極限。以著如今大夏的商業體係,最多也就是在國境內鋪開一下盤子。至於向外,卻是想也不要多想了!

於是乎,內閣之中的諸多執政在討論了這些之後,決定向一部分大趙的商賈賣出一部分商品的份額。當然,也僅僅隻是份額。

或許,後世之人對於這一幕相當的鄙視,覺得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有一點卻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在中國曆史上,從來都沒有產生過正兒八經的商業體係。無論是後世的徽商還是晉商,這些商人之所以會有著那麼大的名聲,純粹是靠著走私而堆起來的。而走私,實在是算不上正當商業。

因著儒教的統治,因為對於商賈的嚴苛,古代商業一直都是處在一種極其怪異的狀態。若說他繁華吧他也繁華,但是他卻沒有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將一個老大帝國推進資本主義的社會中去。若說他不繁華吧,這純粹是瞎話,作為馬可波羅曆險記的形容,他曾經將東方評價為遍地都是黃金的地方。

故而,李信認為,中國古代商業的繁華是一種極為畸形的繁華。就好像是曾經雄霸兩極的蘇聯,固然是有著超級大國的稱呼,但是卻根本比不上大米朝。就好像是一個胳膊變粗了,另一個胳膊依舊是骨瘦如柴那樣。

對於這一點,李信實在是沒有什麼改變的方法。畢竟,他又不是經濟學的高材生,他所能了解的一點經濟學知識也是平時無意中看到的一部分而已。所以,他能做也就隻有一點,那就給商業一個發展的空間。換而言之,也就是鬆鬆商業脖子上的那一根套鎖。

商業不像農業,隻要有那麼一點生長的機會,商業就會蓬勃的生長,然後開出令人驚訝的果實。所以,李信隻需要給他們一個發展的空間,商業自然也就會開始發展。當然,這裏麵有著一個度!那就是國家的監督必須要做好!雖然,這個可能性並不大,最起碼,李信是沒有這個信心。

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官更壞的東西,也沒有比官更不是東西的東西。讓官去監督商人,十有八九都會發展成官商勾結。當然,這也可以讓李信去相信官的節操,如果他們有這種東西,並且節操值並不低於負三米的話。

明朝末年的東林黨,便是一個長歪了的例子,作為江南商人代表的東林黨奮力的對抗著皇帝,不遺餘力的將整個朝廷望著地獄中推進。待到明朝亡國的時候,東林黨的黨徒們沒有一個想要盡忠,反而是想要做一下新朝的忠臣。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劉宗敏並不這麼想。史冊記載劉宗明入京之後,即刻所拿大臣抄沒家產,拿不出者則是當場杖斃。

玩完了大明的東林黨終於是倒了黴,一個個哭嚎著沒有先皇盡忠。後來的時候滿清入關,東林黨們又是去抱大腿,結果多爾袞發了一道令旨: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然後又是屠殺了一通,到了最後,一幫子東林黨徒終於想起了前明的好處,念叨起了反清複明。且不提這個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的最終下場究竟是如何,李信考慮的是另外一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