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 千軍過盡,幾分是慷慨(2 / 3)

心中計算好了對麵的人數,陸辰立刻翻身上馬離了這一片高地。對麵的人數大概有萬餘,其中還有兩千多騎兵,人數上已經是他們的數倍。但是那又如何?他們可是神機營來著,心中翻湧著熱血,陸辰心中高呼,“神機營必勝!”

花魯布革眯著眼睛,看著遠方的一支小軍隊,臉上不禁是浮現了一抹嗜血的猙獰。他是投入到李元謙麾下的蕃人,在統萬城裏的時候,他就已經向李元謙投誠。當然,這個投誠是建立在刀劍之上的。所以,他的地位並不高!

如今李元謙麾下的大軍分為四等,第一等是八旗軍中的兩白旗,這一萬人乃是純種的黨項人,是李元謙最鐵杆的支持者。第二等則是有範劉楊三家的漢軍旗,漢軍旗雖然是外人,但是因著這三家乃是第一時間支持李元謙的勢力,所有這三家漢人被編入了八旗之中,入的是兩紅旗。而他則是被兩白旗和兩紅旗逼著,在死亡的威脅壓迫之下臣服了下來。所以,他是綠營,是第三等。至於最後一等則是被大軍掠奪而來的奴隸,他們沒有一絲一毫的權力,隻具有被壓迫的資格。一層一層,好像是一座黃金三角塔一樣,構建出了一個倉促而又穩定的社會體製。雖然尚且有些缺漏,但是卻也已經看出了他那近乎是不滅的生機與活力。

若是李信知曉李元謙的布置,必定不吝自己的讚歎。這個曾經的對手,幾乎是就是在瞬息之間就弄出了一個可行的體製。八旗製,綠營兵,在加上最後的奴隸,簡直就是某個興起於遼東的異族王朝的翻版。在如今李元謙的購置之中,八旗兵最少,雖然說每旗五千人,但是真正能夠滿編的卻是極少。無論是黨項人的兩白旗,還是楊劉範三家的兩紅旗,每一旗的人數其實也就隻有三千人。但是這一萬二千人,卻是這麼多的戰士中最精銳的存在,也是李元謙統治如今勢力的底氣所在。

以八旗統治綠營,而後以綠營壓迫奴軍。層層的壓製,層層的剝削,才是如今八旗能夠存續的根源。當然,在李元謙留下了統治階級的時候,也同樣留下了晉升的渠道。做過曾經的定難軍節度使他知道,隻有一團活著的能夠流動的水才會滋養出生命,而一團已經徹底僵化緘默的水源是不可能煥發出活力的。這一點,換算到政治上也同樣是如此。

畢竟,如果一點可能性都不留下的話,隻會導致一件事,那就是底層與著頂層徹底的決裂。自古以來的王朝崩壞無不是因為上層建築僵化,士人的晉升渠道被堵絕,換而言之,就是社會上的資源已經飽和了。用作後世的話來說,就是人才過剩。人才過剩並不是什麼壞事,甚至在一定意義上而言還是,足夠充裕的人才會激發社會的競爭性,這對於一個國家,對於一個文明而言都是相當好的事情。

但是,凡事都應當有一個度,一旦過了這個度,那就產生相當不好的事情。比如,某些很暴力很暴力的事情,又比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類的事情。當初陳勝在大澤鄉喊出的那一句話不要緊,但是卻因為這一句話拉開了中原王朝長達千年的換代更迭。血脈貴族被廢止,由著以刀兵爭勝的武勳貴族取而代之。這一點,在後世留下了深刻的影響。無論是胡族還是漢族,全都不例外。

李元謙明白這一點,所以他留下了晉升的渠道。雖然是困難重重,但是卻是真實不虛的存在的。比如,一個普通的奴隸可以從綠營兵晉升到八旗兵,然後在晉升到八旗兵中最精銳的護軍。而對於一個將官來說,同樣也是如此,普通的奴隸都可以晉升到護軍,那他花魯布革自然也可以從綠營變成正八旗。

所以,他需要戰功。李元謙雖然酷烈,但是卻是賞罰分明,對於一部分的吐蕃人而言,他是一個止小兒夜啼的惡魔。但是對於他的手下人而言,李元謙又是一個相當合格的王者。在他的麾下隻要立下了功勳,那麼就一定會有賞賜下發,而且,相當慷慨。在他的慷慨之下,相當一部分吐蕃人歸附在了他的麾下。要知道,在草原上一個慷慨的王者幾乎就是天賜的寶物,至於冷酷嗜殺,這不是王者天生就應該具備的品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