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重量方麵,棉甲的重量比較輕,也就是五六斤左右。五六斤的重量固然不輕,但是加到身上之後,卻也是沒有什麼感覺了。這種盔甲對於輕便作戰的輕騎兵來說,可以說是最合適的裝備。
其次就是防禦,雖然說棉甲上多數都是棉花,但是在重要的部位還是包裹著鐵片的。不要小瞧鐵片所能帶來的防禦,哪怕是再如何薄的鐵片,也改變不了他是鐵的事實。防禦力方麵,就已經是有了一定的保證。
最後就是禦寒,無論是鐵甲還是皮甲,雖然說從防禦方麵有著相當不錯的功效,但是在禦寒方麵卻是落入了下乘。棉甲雖然說也是甲衣,但是卻可以給士兵提供一定量的溫度保護。雖然說這些可能是微乎其微,但是在一些環境之中卻有可能成為致勝的關鍵。
傅青主掂量掂量戰襖的性價比,將甲衣轉給了身後的一個大臣,輕聲道:“對於西部邊疆的大軍來說,這確實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盔甲,即能禦敵又能禦寒,確實是不錯。隻是,以棉布作甲是不是有些奢侈了。”
李信聞言卻是一愣,而後搖頭道:“以著大趙如今的行情來看,棉布確實是極貴的,但是傅相你也知道,所謂物以稀為貴,自然是稀少的時候才是貴的。一旦棉花的種植推廣到了天下,每家每戶都紡棉製棉之後,那棉布的價格還能貴到哪裏去。”
一個穿著朱衣的大臣看著李信,質疑道:“若是棉布得不到世人的認可,根本賣不出去怎麼辦?”李信微微一笑,反問道:“當棉布與麻布的價格相同的時候,或是相差不遠的時候,你會怎麼選擇?”大臣登時噎住不言,因為李信所言有理,也因為他問了一個愚蠢之極的問題。
舒適而又便宜的棉布,粗糙而又昂貴的麻布,怎麼選都知道是第一個。人類追求舒適與安逸的本能是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在先秦時期還以跪坐作為正坐的時候,根本沒有人能夠想到,後世之人為求安逸將正坐改為了胡坐。
當然,李信之所以知道棉布代替麻布的原因不是別的,正是因為他親自見到過。比起更加舒適棉布,粗麻布什麼的簡直就可以丟進垃圾桶裏了。雖然說麻布之中也有做工精細不差棉布的細麻,但是和棉布相比,細麻所需要耗費的時間與精力卻是更加的大一些。而棉布在有些大夏朝廷在背後的強推,又有著工部工匠的技術支持。無論從準備上來說,還是從設備上來說,細麻都不占一絲一毫的優勢。
而在占據了這樣的優勢之後,棉布仍舊是賣不出去的話,那可就是真的有鬼了!須知道,棉布本身就比麻布要舒適,可以說,這是一個根本就不公平的對比。先天優勢有,後天優勢也有,有了這兩個優勢之後,若是還不能占據衣服市場,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