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 禦書房(2 / 2)

在李信自立夏王的時候,就曾經發布了一個政令,那就是免除了匠戶賤籍。並且將工匠劃分了階段,最低的一等就是匠徒,加了一個徒字就是說明他沒有出師。往上一點就是匠人,匠人比匠徒好一點,如今工部裏麵大多數都是匠人。匠人往上就是匠師,到了匠師一流的工匠,其身份就已經絲毫不遜色於七品的文官。而匠師往上就是大匠,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大夏哪怕是到如今依舊沒有一個可以稱得上大匠的人物。

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今日李信召見他們為了什麼事情,他們或許還不清楚,但是有一件事他們卻是看的分明,那就是李信沉默了那麼長的時間後,一定是又要鬧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亂子。

幾個大臣邁步進了禦書房,看著正在批閱著奏疏的李信,不禁皆是產生了一種錯亂之感,原來陛下還會批閱奏疏呀!且不提一眾大臣老懷大慰的心思,李信卻是輕輕將手中的朱筆放下。看了一眼來的幾位大臣,而後開口道:“今天找幾位過來,無非就是談一些事情。”

傅青主的眼眸微微閃動,而後道:“陛下所要商議的事情,可是與西出玉門攻打涼州有關。”李信點了點頭,而後道:“確實是如此,國庫之中與內帑之中,雖然還有著金銀但是剩下的卻已經是不多。所以,我大夏卻是已經沒多少錢了。”

幾個大臣聽著李信的論調,臉皮不禁是一抽,一抽。不是他們不知禮數,而是李信所的話確實是有問題。古往今來,國庫不豐盈的時候,可從來都沒有人說要打仗的。而如今,在他們的眼前,就這麼產生了一個。國庫之中與內帑的錢不多了,我們需要發動一場戰爭。這種論調與一半山賊老大的花有什麼不同,無非就是沒錢了,是時候做一票了之類的話語。

不過,他們到底是大夏的臣子,對於相對而言有些怪誕的行為的容忍力卻是不低。不過,話又說回來,李信這種話語若是放在東京,估計得被一眾烏台的台臣煩死。即便是傅青主,也免不了得吃禦史台的一通掛落。不過,令人慶幸的是,大夏如今尚未建立禦史台。所以,一眾的官員生活倒也是寬泛,不過,李信卻也沒有將他們輕飄飄的放下的心思。

雖然說禦史台的禦史相當煩人,但是若沒了禦史台的官員在那裏監督,指不定大夏的一眾官員會變成什麼模樣。所以說,禦史台的建立乃是一件利弊參半的事情。

不過,話又說回來,隻要有些分辨力,自然也不會被禦史台的風言風語騙住。總的來說,禦史台勉強算是利大於弊。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他們沒有變成為地方上的縉紳勢力張目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