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 廷議(2 / 3)

果然,被郭友德的話語一激。一眾血液仍舊是滾燙的禦史齊齊走出朝班,躬身道:“臣蘇芮以為郭禦史所言甚是有理,動搖國本,罪不可恕。然亂刃棄市著實有失皇家體統,愚以為,賜下白領一匹,鴆酒一杯,任其自選為好。”而後又有一個禦史符合,“就是,郭禦史雖然所言有理,但是高氏終究是皇家之人,見到刀劍終究是不祥。所以,臣以為蘇禦史所言甚是,白綾鴆酒,任其自選,也可選我王皇恩浩蕩。”

“我看你二人的心腸太過軟了,動搖國本的事情,也可以如此的輕拿輕放。”一個臉色黝黑的禦史站出來,拱手道:“臣以為郭禦史所言甚是有理,若不能殺一儆百,以儆效尤。隻怕是後患無窮,流毒無盡。竊以為,亂刃分屍已經是陛下皇恩浩蕩,似這等的罪行,哪怕是剝皮萱草也是分毫不為過!”

青袍禦史在朝班上激烈的爭議著,但是隻要是聰明人就可以看出來一點。那就是如今的這些禦史雖然分成了兩方爭論不休,但是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他們把搞死的結局已經徹徹底底的釘在了死上麵,唯一需要爭議的就是死亡的方式是什麼?

桓琦看著眼前這一幕,嘴角略過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雖然說他可能會理解皇太後的心思究竟是什麼,但是對於皇太後的手段他卻是萬萬不敢苟同的。畢竟,無論是皇帝還是寧王,都是她的兒子,都叫過他母後。但是,對於這兩個兒子的待遇卻是截然不同的。

寧王是太後親生的皇子,皇帝卻是其他嬪妃的兒子。隻不過那一位嬪妃死得太早,隻留下了一個殷禎。雖然說在血緣關係上殷禎不是太後親生的兒子,但是這些年來,殷禎對於太後卻也是恭敬至極。每當太後有病的時候,皇帝全部都是和衣陪著,可是即便是這樣,卻也是不能讓太後回轉過來心思。對待皇帝依舊是苛刻無比,對待寧王依舊是偏心至極。

在先帝還活著的時候,太後就一直在太宗皇帝身前嘮叨,然後讓太宗皇帝把皇位傳給寧王。但是,先帝最終卻還是將皇位傳給了殷禎,當知道這一件事的時候太後高氏可是一連罵了很長時間。當今陛下繼位後,太後偶爾也會對殷禎說,說什麼你和寧王乃是兄弟,若是你百年之後,皇位一定要傳給寧王之類的雲雲。對於如此之人,殷禎每次隻好是暫且答應下來再說,畢竟,跟一個潑婦這是根本沒有辦法可以解釋的清楚的事情。

如今,她終於做出來癲狂的反應。不過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當初殷禎就不該答應皇太後。因為如果不給皇太後希望的話,皇太後最多也是打殺一個婢女什麼的,可是,在給了太後一個念想之後,太後整日追尋的事情就已經發生了改變。

所以說,殷禎之所以會落下這樣的結局,最多的就是他自作自受。

……

殿中爭論不斷,最終才緩緩恢複了平靜。

曹萬裏近前道:“敢問陛下,那陰謀暗害東宮之人到底是誰?”殷禎看了一眼曹萬裏,緩緩道:“按照證據判斷,當時慈寧宮皇太後高氏。”殷禎話語一出,大殿之內頓時就變得安靜至極。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聰明人,有的人想到了有的人沒有想到,雖然大部分的人都想到了,但是仍舊是有著一部分的人沒有想到。比如,高太後的族人。

高嵐聽聞了這樣的話語,頓時嚇得手腳酸軟。他們是外戚,在大趙朝廷裏麵最底層的一位。趙朝的外戚與著漢朝的外戚不同,如果漢朝的外戚已經霸氣到了極致的話,那麼,趙朝的外戚就已經憋屈到了極致。

不過,這些東西想想也是就知道了。窮貧乍富之後,隻能是一個爆發戶,而不可能成為貴族,因為缺乏底蘊。而對著高氏一族同樣也是如此,他們闊綽是闊綽了。高氏一族中有著不少的子嗣加入了軍中,可是也就這樣了,無論是軍將還是外戚,在大趙全部都是不受人待見的東西。所以,高氏一族雖然說是外戚勳貴,但是實際上卻是憋屈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