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叛道(2 / 2)

上官虹端起眼前的一杯茶水,輕輕的抿了一口,努力的平複了一下心中的驚訝,而後靜靜地看著眼前的徐昭,柔聲問道:“你可知道,這件事是何等的離經叛道,你這件事一旦做出來,世家的風評可就是不怎樣了。”徐昭輕輕的眯了眯眼,似是不在意道:“離經叛道嗎?反正大夏自立國以來,就是沒有在道上過。更何況,那些道是他們的道,又不是我的道,也不是我大夏的道,離了叛了又能如何,有本事來咬我呀!”

聽著這一句霸氣側漏的話語,上官虹張了張嘴,竟是無言已對。不是她被徐昭的霸氣震懾說不出話來,而是因為,這一句話就是事實。

自打大夏立國以來,準確的說自乞活軍崛起以來,李信做過一件正兒八經的事情嗎?答案是沒有,李信所做的每一件事全部都是出乎人意料,但是從結果來看卻是正確至極。

不論是裏亭製還是官紳一體納糧製,亦或者武監的出現。裏亭製的複起致使天下的豪強最多也就是鄉裏縱橫一二,帝國的觸須從立國開始就已經深入到各個角落。其次就是官紳一體納糧製,官紳一體納糧製的出現在世家縉紳的碗中奪過了一口肉食,對於國家而言都是有利至極的。而且,這兩件事全部都是前難後易。在初期的時候,抵觸非常大,會導致相當一大批的世家反對他,然後與他為敵。

因為李信的那些政令全部都是重重的損傷了士族的利益,須知道,士族可是有特權的,可是從來都不納稅的。而且,因著士族的崛起,必定會代表著中央的衰落。在李信所在的那個時空,大明朝何等的富足,結果愣是被建州女真奪得了天下。這是何等的笑話!

七國亂戰的時候,每一個國家都可以輕而易舉的拿出四十萬以上的大軍,須知道,那時候全天下加起來也就是三千萬人左右。那時候的動員力,與明清時候的動員力,可以相比嗎?

固然,在七國亂戰之後,一個又一個王朝的興起,為天下帶來一段時間的安寧。但是,發展在那裏!七國亂戰,固然是中原大地上相當黑暗的一段時節,但是卻同樣也是中原大地上最璀璨的一段時節。能臣,名將,諸子百家,無數的思想湧動,無數的源泉湧流,在那一段的時間裏,天下是一日一變的。即便是到了後世,諸多的法律條文,諸多的規章製度,大多數仍舊是逃不出七國律法的框框架架。

按照李信曾經的說法,漢以後的王朝,中原文明就已經陷入了一種停滯的狀態之中,陷入了一個輪回之中。王朝興起,王朝衰落,王朝中興,王朝衰落,王朝毀滅。然後,取而代之的又是另外一個新的王朝。雖然看上去是湧流不止,但是他們卻是已經步入了一個圓形的甬道之中。

用李信的話來說就是,這天下閑置了那麼多年,骨頭都該生鏽了,大概是到了翻個身變一下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