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無題(2 / 2)

也虧得他從一開始就打定了主意,要將治權放下去,不然的話,該他累得日子可就多了去了。想象一下滿清皇帝們每天批閱的奏章都要論斤稱,他就是不寒而栗。

心中思量,李信就見著一個宮人邁著細碎的步子前來。那宮人見到李信,而後微微施了一禮,口中低語幾句。看著宮人轉身離去的影子,李信不禁感覺有些頭疼。因為那個宮人告訴他了一個消息,那就是內閣首相傅青主進宮了。

如今是開皇元年,正巧也是攤上了內閣之中換相的時候,方元在擔任了五年的首相之後,終於是到了退下去的日子,取而代之的則是原先的亞相傅青主。雖然說換相是一件相當不小的事情,但是在大夏的內閣之中這一件事的波瀾還真心不大。

畢竟,他們與傅青主都是知根知底的,自然也是明白以著這一位的才華拜相乃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在一片平和之中,傅青主自然而然的成了內閣之中的第二位首相。

內閣首相五年一任,可連任,但是連任不得超過兩屆。這是內閣之中換相的規矩,內閣首相是誰則是有著眾多閣臣決定。首相統合眾多閣臣,代表了內閣的權威所在,故而隻設首相一人,亞相再也不設。所以嚴格說來,傅青主也可以說是內閣的第一位首相。畢竟,當初在蜀地的時候內閣隻是有了一個雛形,而不是如今的完備狀態。

比如,當初的時候,官製混亂傅青主即是亞相又兼著一部主官一職。那時候的內閣雖然說隻有一相,但是卻又可以說是三相並立。如今則是不然,既然擔上了內閣首相的差遣,那麼就一定不可以十三司中任官。而十三司的主官則都是內閣的閣臣,隻有得到了十三司主官半數以上的同意,那人才可以就任首相一職。

可以說,內閣首相的權力來源於眾多的閣臣,但是又高於眾多的閣臣。當然,這麼一副結果肯定是李信再玩大小相製的結果。

但是,有一點卻是可以確認的,那就是內閣首相的的確確擁有了上古時期宰相的權力。有這麼一份結果,肯定也是李信設計的結果,畢竟,他不敢保證自己的後代是賢是愚,既然不能保證自己的子嗣都是聰明伶俐,英明神武。那麼,構造出來一個行之有效的行政體製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於是,李信就這麼做了。畢竟,生孩子這種事情實在不是你可以想象的。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祖孫三代可都是精明到了極點的人物,都是那又如何,不照樣生出了一個“何不食肉糜”的後裔。

所以,把一切的希望寄托在子孫的英明睿智上,無疑是一件極不靠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