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的日頭自東方升起,城內的街道上還有著些許的血跡。穿著黑紅兩色甲衣的士卒在城中巡回,維持著城中的治安。仆行義麾下的大軍,軍紀在一眾的禁軍之中算得上是前列,又因著是新練之軍,沒有大趙禁軍之中那麼多的毛病。所以,與著羽林軍的士卒相處的倒也算是和睦。
潼關,白虎節堂。
李信坐在上首,兩側坐著仆行義秦朗一眾的軍將。在一眾軍將的下手,還坐著一個穿著綠袍的文官。看其麵目,赫然便是王誌祥那隻老狐狸。這隻老狐狸一如既往的滑頭,在李信大軍入城之後相當幹脆的選擇了配合。和他一起做出這樣選擇的還有潼關的通判,孫玨。
地方的兩大文官幹脆利落的選擇了投降,而負責守城的都監秦可玉卻是選擇了自盡。得知這一個結果的仆行義,在對秦可玉這位老前輩表示了惋惜的同時,對於大趙的厭惡也已經達到了一種新的高度。
文官丟城失地,屁大的事情也沒有。武將攻城掠地,還要付出腦袋的危險。這大趙的朝廷,果然是沒救了。
……
李信看了一眼堂下的眾將,開口道:“本帥自蜀地起兵,兵有三路。一路佯動於川東,吸引大趙君臣耳目。一路自子午穀直入大興,直攻關中腹心,幸的蒼天眷顧,此一路大軍不僅攻下了大興,而且還占據了關中咽喉。”
仆行義聽著李信的話語,心中卻是多了幾分思量。“兵分三路,川東算是一路,關中算是一路,還有一路是哪裏?”他心中的疑惑並沒有持續多長的時間,就聽得李信做出了解釋。
“至於最後一路嗎?”李信打了個頓,卻是賣了一個關子,而後才緩緩道出:“最後一支乃是由黃鐸率領,自隴南而出,過橫山,定河湟,直取關中。”此言一出,一眾新降的將領臉色之中倒是多出了幾分動容。
隴南是什麼地方他們雖然不清楚,但是橫山,河湟是什麼地方,他們卻是清楚的緊。出橫山,過河湟,開什麼玩笑,真當那裏的青唐吐蕃是泥捏得不成。
一開始仆行義也是這麼想的,可是看著一眾羽林軍的士卒絲毫沒有變色的麵容,又看著好似說的理所當然的李信。仆行義心裏不禁打了一個突,說的不會是真的吧!咬咬牙,站了出來,對著李信拱了拱手,道:“大帥,橫山,河湟是什麼地方,咱們清楚,可是那隴南是什麼地界。”
李信看了一眼仆行義,解釋道:“本來還想接下來解釋的,可是仆將軍既然說了,某就先解釋一下吧!隴南,自然便是吐蕃之地。三年前的時候,我大軍就已經西出吐蕃,擊敗了紮德讚,如今的吐蕃舊地,已為我大夏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