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孫玨所指的方向,秦可玉放眼望去,但見一個黑色大纛高高懸起,上麵用篆體寫著一個夏字。
以夏為號嗎?確實是夠狂的!夏字作為漢人最常用的一個詞彙,常見的表達方式便是“外夷狄而內諸夏。”諸夏和華夏從一開始,代指的就是整個中原漢人集團。隻是這應該還遠遠的算不上僭越的程度吧!
畢竟,在經曆了千百年的洗刷之後,諸夏雖然說仍舊是漢人王朝的代表,卻也是失去了當初那個幾乎是超然的地位。要不然的話,當今朝廷對於銀州李元謙的封賞便不會是夏國公,而是銀國公,靈國公之類的了!
如果說夏字還具有以前的那種地位的話,這樣的事情就根本不會發生。給一個夷狄那麼高的評價,根本就是自辱。
所以,眼前這支亂軍即便是以著夏為國號,應該也達不到僭越的那種程度吧!如果這要是僭越的話,老殷家的皇帝就不會封給一個夏國公的封號了。順著哪個方向接著往下看,卻是發現了另外一個東西。
黑色大纛之下,又懸著另外一支小旗,上麵“羽林”二字。看著這兩個微妙至極的字跡,秦可玉立刻就明白了孫玨為什麼會出現眼前這等的情況,乃至於像是炸了毛的老虎,恨不得擇人而噬。
羽林,羽林,顧名思義,便是為國羽翼,其盛如林的意思。但是這個意思還在其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羽林軍從漢代開始,就是一直作為天子親軍而存在的。雖然說本朝因為禁軍之故,不曾設立羽林軍,但是這一切並不能改變羽林軍在一眾文人士子中的地位。
在最重古禮的儒生們看來,羽林軍才是真真正正的天子親軍。可是如今,這麼一支天子親軍,竟然是作為亂軍出現在他們的眼前,可想而知,他們的憤怒究竟有多少。對於他們來說,這無疑是僭越,而且還是極大的僭越。
不過對於秦可玉來說,僭越什麼的,自然是隻有在人家還是你的臣子的時候,才能夠說道的。如今,人家都不是你的臣子了,你再說僭越,跟誰說去,或者說,你上哪說去。
人家擺明了不帶你一起玩,你在對他說僭越,有用嗎?
……
不去理睬書生的言論,秦可玉看著眼前的敵軍,神色之中多了幾許的放鬆。潼關作為天下四鎮之一,裏麵的的守軍自然不在少數。雖然說比不上一路的兵馬,但是也有兩萬人,減去吃空餉的人數,還有一萬六千多。
這幾乎是三比一的對比,如果這樣自己還守不住的話,那自己簡直就是太失敗了。在攻城戰之中,敵軍至少要擁有守軍兩倍以上的兵力,才能夠攻陷那座城池,所以,那區區的五千人想要攻陷潼關,除非是天公助美,否則的話,斷然無成事之理!
或許,自己可以將眼前這支軍隊圍殲,那樣的話,自己這許久未動的官職或許就可以挪挪了。畢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天予不取,反受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