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任憑羅興再是如何的勸說,李信依舊是跟“王八吃秤砣”似的,鐵了心的要將這個決定推行下去,誰勸都沒有用!即便是武士同進宮好幾次,托他侄女吹了好幾次枕邊風也是沒有用。最後,反倒是武士同被說服了!
見到這一幕,羅興這才想起來,自己的這個學生其實根本的性子是個倔驢來著。而且還屬於那種,牽著不走,打著倒退的倔驢。莫說是‘不撞南牆不回頭,不見黃河心不死’。他這個學生哪怕是撞上南牆了,遇見黃河了,估計他的選擇把南牆撞碎,黃河填幹。不趟出來一條路來,決不罷休。
不然的話,又怎麼能夠走到眼下這一步呢?
於是,在李信的獨斷專行之下,工部很快就在成都外修建了一個西郊大營,武監畢業的兩千學生就在這裏開始整軍的過程!並且在過去的五個月中,武監的學員們已經成功的在新兵之中留下了足夠的威望。
看著眼前的軍營,李信的眼眸之中付出了一縷滿意。眼前的軍隊,已經有了一支精兵需要具備的一切條件。隻需要上一次戰場,見一下血腥,就會變成一支真正的精銳。
對於李信來說,新軍之事才一開始的時候就是題中之義。新的思想,新的製度,自然是需要一個器物來承載。而新軍,就是用來承載這個東西的器物。
畢竟,武監畢業的學生作為他的門生,無論是安置到哪裏,都是一個大問題。而且,李信想要的可是職業化軍隊,而不是如今兵農一體的軍隊。雖然說兵農一體的軍隊,從性價比來說,要比職業化軍隊優秀的多,但是,在戰術素養上,卻仍舊是職業化占據了極大的優勢。
可以說,李信如果擁有了十萬職業化的軍隊,那他還真就敢去放手平推天下了!可是遺憾的是,他並沒有。但是,這並不代表李信不想有。新軍,就是李信的一個初步的測試!
畢竟,在眼前的這個時代裏,根本就沒有職業化軍隊所能夠存在的土壤。如今大趙雖然號稱是“養兵百萬”,但是實際上這個百萬之中卻是要打上一個十足的折扣。
大趙的諸多軍旅之中,最是能打的就是北軍,因著連年與北魏交戰,所以北軍的精銳程度自然是令普通的卒伍望其項背。所以,北軍雖為邊軍,但是待遇上卻是絲毫不遜於禁軍。又因為其鎮守邊疆,故而又有鎮軍的稱呼。
其次,就是禁軍,拱衛京畿的禁軍是在大趙軍兵體係中最大的一股。本朝太祖抵定江山之後,因慮及前朝節度使之亂,故而將軍權收歸中央。設立前、後、左、右、中五軍檢點使統領禁軍,地方上根本就沒有調動軍兵的權力!
但是,常年駐守繁華之地,這戰力自然也就是可想而知。如果不是此次北疆事變,京畿的那些個禁軍說不得連個見血的機會都沒有。
最後,也是最多的,就是鎮守在各地的廂兵。隻是,大趙的廂兵,乃是最不靠譜的一個東西。就如蜀地來說,一州之地,按照軍製應當有兩個指揮,乃至三個指揮的駐兵。但是,這隻是按製而言。
蜀地經曆了民亂,而後又是乞活軍複起,各地的駐軍精銳與否不敢說。但是有一點卻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蜀地的廂軍怎麼說也算是齊整的。最起碼,沒有太多的吃空餉出現。
不要覺得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對於這個時代的將領而言,吃個空餉喝個兵血根本就是不算事!李肆剛開始的為什麼能夠如同摧枯拉朽的攻占半個益州路,還真的是因為他有天命在身不成?
開什麼玩笑?麵對著一群連人數都湊不齊的廂兵,他李肆要是再打不贏,幹脆抹脖子自殺得了!不要覺得缺員是多麼大的事情,實際上,天下的烏鴉一般黑,江南江北都一樣。
不管是京畿的禁軍,還是河北的鎮軍,亦或者是各地的廂軍,吃空餉的情況其實都是一樣的。隻是有的重,有的輕就是了!就如河北的鎮軍雖然說有十五萬之多,但是真要按人頭算的話,最多也就是隻有十二萬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