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
戰事的硝煙已經散去,闊別故土多日的百姓終於再度踏上了他們的家園所在。雖然動蕩不少,但是,總算是回來了!
城郊的土地上全部都是忙做的百姓,雖然土地上已經是滿了雜草,頗有些人跡罕至荒涼的意味。但是,這一切並不能 阻止百姓們的熱情,對於他們來說,這就已經是他們的全部。
雖然說,在官府接濟的時候,並沒有短斤少兩,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拋荒了將近一年的的田地,更加的重要。因為,這將是他們一家人一年到底賴以生存的技法,並且是能夠傳承下去的資糧。
沒有人能夠明白,在封建時代的百姓對於一個他們屬於自己的土地,有著如何瘋狂的追求。如果不能再春耕到來之前,將土地先翻一遍,對於來年的收成可是影響甚重!
……
桓琦領著幾個侍從,悄無聲息的走在官道上,看著這一幅安然恬淡的場景 ,神色之中不僅是多了幾許感歎。
陸哲看著桓琦複雜變化的臉色,心中頓時明白。眼前這位新鮮出爐的兵部尚書,舒國公,加樞密使的文人習氣又犯了。
按理來說,桓琦身為宣撫使,北疆主帥,在如今戰事已定的時候,是不應該呆在太原的。
但是因為北魏大軍未歸,雄州談判之事一直未能落下帷幕。雖然滿朝的文武有意求和,但是求和之時自廢武功的事情還是幹不出來的。所以,桓琦就在太原呆下了!
畢竟,滿朝的文武能夠對北魏產生一定的震懾的,也就隻有眼前這位了!
心裏想著,陸哲的眼中閃過一絲豔羨。
禦虜之功,守土之功,克敵之功,一戰覆滅北魏五萬大軍。自大趙立國以來,就未曾有過如此宣赫的戰功。由此戰功的加持,桓琦在朝中說是如日中天,也是不曾為過。
甚至,有趙一朝,自開國以來,都未曾有過如此的大功,也從未有過如此的帥臣。
隻是……
有些可惜了!
依大趙的規矩,文人領兵固然是不犯忌諱,但是那也隻是相對而言,對於桓琦這種領兵五十萬的文人,卻是不能生效的!
桓琦惆悵的原因,他也是隱隱約約能夠明白,桓琦自打出仕以來,憑的就是戰功。一路升遷至今,全部都是戰功堆積的結果。
如今這一戰,更是桓琦一生中的巔峰之作。
但是,卻也注定將成為最後之作了!待到北疆事定,桓琦必然得回歸京師,隻是到了那時,在想出來領兵可就難的很了!
……
雄州,
議和正使趙挺之看著對麵北魏的使者,怒火翻湧,拍案而起道:“貴使如此信口開河,莫非是沒有談判的誠意。若是沒有談判的誠意的話,大不了一拍兩散,回去有刀兵說話便是。”
說著,便已然做出了起身離去的姿態。
北魏使臣更是冷笑,“刀兵相見,便是刀兵相見,我大魏的勇士,又何曾懼怕過。而且某一直不曾知道漢地的景色究竟是何等風采,現在倒是想看看了。瓦橋關南之地,你們必須得還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