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無題(1 / 2)

甲子年,冬,十二月。

轉眼間,便是已經至了元旦。建昌城中,滿是笑語歡聲。

元旦,在華夏的曆史上淵源甚遠,又有春節,朔日等諸多叫法。漢朝時,漢朝皇帝將元旦的時日從十一月,改至一月,象征一元複始之兆。在漢民眼中,乃是一等一的節日。

往日的時候,卻是要回到家中與親長一起度過,隻是如今,戰事未盡,隻能是將此身安處,暫且作為家鄉了!

而且,對於乞活軍的士卒來說,雖然因戰事不能回鄉與家人團聚頗為遺憾,但是在這建昌城中品嚐勝利果實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五裏方圓的城中滿是喜氣洋洋,濃濃的喜意聚在一起在天空中飄蕩。將這一片新城襯得越發喜慶,或者說,從十一月開始,建昌城中的喜慶氣氛就一直沒有聽過。

自從李信頒下了允許軍中將士取蕃部大族女子為妻的軍令之後,建昌城中的喜慶氣氛就一直沒有停過,幾乎每一天都會有幾十個乞活軍戰士成婚。看著這一幕,無論是李信還是吐蕃的大族,都是不約而同的鬆了一口氣。

就如陳道所想,李信令乞活軍將士與吐蕃大族結親,目的確實沒有那麼的單純。不是李信事事都要算計,而是李信確實沒有辦法不去算計。乞活軍白手起家,逆勢而為,看似風光到了極點,實際上卻是如履薄冰。

如果一步踏錯,就是身死族滅之局。這是毋庸置疑的!

以小博大,事事行險,既然想要獲得收獲,那麼就必須擔著一旦失敗就會身死族滅的危險。無論是當初的玉古川一戰,還是夾穀一戰,以及如今的西出駝馬道,李信全部都是在行險。李信也知道行險不可長久,但是李信更知道,以小博大如果再不行險的話,卻是一點的機會都沒有了!

或者有些人說的沒錯,李信個人的功利性極強,無論是當初散去傷病為亭長,還是如今的乞活軍將士與吐蕃結親,都是如此。

可是,便是如此,李信仍舊是擔心,如果結親不成怎麼辦,如果軍中的將士嫌棄吐蕃女子是胡人怎麼辦。雖說是當初的那些軍將喜氣歡天的領命而去,但是李信高高懸起的心卻是未曾放下。

或許是多疑,但是那又有什麼辦法呢?

一句話,時勢所迫!

至於那些吐蕃的酋首,那就更好明白了!乞活軍以殺戮安定了整個帕裏草原,流淌的血液幾乎是將克裏河的河水染紅。數之不盡的戰士死在了這裏,雖然那並不是他們部落裏的戰士。但是,兔死狐悲的心情卻是一模一樣的!

在李信強行將他們征召過來之後,在他們向李信表示了自己的臣服之後,安撫他們又必須套上了日程。乞活軍是外人,哪怕是如今的乞活軍在隴南多麼受歡迎,都改不了這個事實。他們是外人,不是隴南本地人,這個想法雖然沒有人想,但是卻如同一根刺一般橫在所有的人的心中。

隻要一日不解決這個問題,隴南就一天算不上安定,隻要吐蕃還沒徹底的漢化,那就說明還有著吐蕃複起的危險。要知道,隴南一地如今還有八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