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馴人(1 / 3)

確實!利用了蕃人自己做了惡人,而且還順利的將乞活軍從中摘了出去。不僅如此,還順便承擔了公正裁決的角色。這一手心機,玩的卻是漂亮的很。

有著那些吐蕃的隊頭在前邊吸引火力,漢人們就能從這裏摘出。待到矛盾爆發的時候,隻需建昌官府中出來一人秉公而執,便可使怨氣消弭。精彩,精彩,這馴人的手段,卻是精彩至極。

這手段種種,卻是與後世滿清統治蒙古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隻允許晉商入蒙,販賣鐵器,藥茶,鹽巴。物品不足便用債資替代,來年再還。然而商賈奸猾,又怎麼會讓他們有徹底還完的機會。

於是,利滾利,債生債。草原上的蒙人卻是盡數成了晉商生財的機器,蒙人憨直不假,但是他們可不傻,感覺的到債越還越多,哪裏還不明白是那些商人做了手腳。

有的蒙人無力償還債務,便入了喇嘛廟,做了喇嘛。喇嘛不事生產,自然無需承擔債務。可是這樣一來,必定削弱蒙人。雖表麵看似不顯,隻是幾個蒙人做了喇嘛罷了,又怎麼會削弱他們。

但是,這哪裏架得住債務繁重。聚沙成塔,聚水為河,一個不算什麼,可是人一多,就會變得很明顯了。而這種事,還架得住人多嗎?

有清一代二百九十年,便是用著這般手段將蒙人控製在手裏。直到甲申年後,北極熊將目光投向那裏,才將蒙人解脫了出來。自然,這個解脫不過是剛出狼群又入虎口。不過,人家既然願意,你也沒有辦法不是。

漢蒙對立,製造矛盾。然後待到矛盾即將徹底激化的時候,我大清的駐蒙大臣在緩緩的走出來調解殘局。嗬斥晉商減免債務,接著好言安撫蒙人,又雲欠債還錢乃是天經地義,不可不還之類。蒙人憨直,自然是對那些出來調節的駐蒙大臣心懷感激,對於那些所謂的晉商自然是厭惡到了極點。

可以說,後來漢地之所以會和蒙地出現那麼大的分歧,卻也是有著滿清一代留下來的根子。

好處落在滿清手裏,怨憤卻由晉商承擔。這手段種種,可謂是殺人不見血到了極致。但是,卻憑著這一點,有清一代的草原亂局卻是曆朝曆代以來最少的。哪怕是嘉慶在位的時候,白蓮教起義威脅荊楚川蜀,草原上卻是風平浪靜,沒有一點點的亂象。

可是誰又能想到,便是這些看似好好先生的滿人,將漢人與蒙人盡數玩弄於鼓掌之間。

清帝乾隆曾言:“一座喇嘛廟,勝抵十萬兵。”可不是如此,僅僅隻是修建了幾座喇嘛廟就能夠將北事抹平,可謂是劃算至極的買賣。清廷又如何會不舍得呢!

所以,有清一代,北疆邊患一直未有,隻是不斷的在蒙地修建了一座有一座的喇嘛廟。曆數所有朝代,滿清修建的喇嘛廟卻是最多的。

馴人之術,也是在有清一代發展到極致的。

……

心裏陡然閃過這些東西,李信的眉宇輕輕舒展,『難怪,方才自己總是有一股莫名其妙的即視感,原來也是馴人之法。』

看著陳道不顯山不露水的模樣,李信慨歎一聲,道:“元禮,這以夷製夷的手段卻是已經爐火純青了。開始的時候,我還擔心你因為不熟悉吐蕃人情而出錯漏,卻是沒有料到這馴人之術,已經到了這等地步。“

陳道躬身,倒是接過李信的讚譽,開口道:”主公盛讚了!“

李信臉上的笑意消失,接著道:“接下來,某卻向你提個意見,能入耳便是聽著,不能入耳,便將他放在一邊。”

嚴格地說來,李信身為主君這麼說話是不合適的。甚至有些多疑的大臣還會以為,這是李信對他的警告與敲打。但是陳道與李信相交了半年,卻是明白了李信的性子如何。

李信的這一句話沒有多餘的意思,真的就隻是表麵上的意思,但是相信的人有多少那就看個人的看法了。

心裏默然無語,陳道微微躬身,示意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