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生財之道(2 / 2)

抬頭看著二人,李信開口,不確定的道:“莫不是……錦官城?!”傅青主眼中浮出一絲讚許,點頭道:“主公所言不錯,正是錦官城!”

李信手指輕碰了一下額頭,似乎是想要擦去那不存在的汗水。“感謝語文老師!”李信心中低語。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幸虧自己還記得這幾句話,不然的話,可就要學一學漢高祖劉邦了!

“先生有何教我?”還真是禮多人不怪!

……

成都,不,準確的說蜀地。自古以來便以產出蜀錦聞名,而蜀錦則又有寸錦寸金之名。故而,成都又有錦官城之稱。

有書料記載:“錦城在益州南、笞橋西流江南岸,昔蜀時故錦官也。其處號錦裏,城墉猶在。”更有詞人讚曰:“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三國亂戰之時,更是因為成都蜀錦聞名於世,從而成為蜀漢政權的重要財政收入。諸葛亮在位期間大力發展蜀錦織造業的發展,蜀錦一度成為了蜀漢的重要經濟支柱。為了確保蜀錦的生產不受打擾,諸葛亮又設了錦官,錦城來保護蜀錦的生產。

也正是因為諸葛亮大力發展蜀錦製造工藝,所以時至今日,蜀錦仍舊是昂貴無比。李信眼中浮起一絲亮光,“原來如此!虧自己還是一個穿越客,竟然連蜀錦這個搶錢的買賣都想不到!”

而且不光是蜀錦,蜀地還以產茶著稱。草原遊牧民族可是一點都離不開茶葉,這一點從大趙所立榷場裏的茶馬互市就可以看出來。茶葉從誕生的那一刻,就已經成為了鉗住草原胡人脖子的一道枷鎖。

思路一旦被打開,李信頓時就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自己還有這麼多的路可以走?!”恍惚間,李信心中多了一股感慨。

緩緩站起,李信看著傅青主,道:“傅先生的意思是重啟錦官城嗎?”傅青主躬身一禮,道:“卻是如此。以如今之蜀地,賺錢最快的便是這蜀錦了!”李信搖搖頭道:“值錢不隻是蜀錦,還有茶葉。”

傅青主微微一愣,“主公的意思莫非是賣給吐蕃人?”李信輕輕點點頭,“草原胡人終日也肉奶為食,頗多油膩,這茶葉卻是必不可少的。”

傅青主輕輕點點頭,這些他都想到了。但是這些卻不該全部都由自己說出來,應該是自己誘使主君自己想出來。這樣才是為臣之道。

心裏想著,傅青主的臉色卻是絲毫不變。若是讓李信知道傅青主心中所想,一定會罵文人一肚子花花腸子。心裏明明想出來了,卻是絲毫都不說。也難怪崇禎皇帝整日辛勞,結果卻被一幫子文臣當作傻子玩了十幾年。

坐回書案前,李信伏案急書。片刻,一張令喻新鮮出爐,鮮紅的印泥壓在上麵。看著眼前的令喻,李信眼中浮出一絲解脫。

“應該能解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