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 武學(末)(2 / 2)

而且此世存在冥府之說,鬼神之流倒也不是妄言。但是還是那句話“法不顯於眾,術不攝於貴人!”從曆史的角落裏,李信可以很清晰的感覺到。所謂的仙人,鬼怪,基本上都是在亂世的時候才會出現。尤其是東漢滅亡後的兩百年,曾經繁華的都城洛陽幾乎淪為鬼蜮。

所以李信很確定所謂的陰魂之流並不能靠近自己,相反還會畏懼自己。對於這些鬼蜮之事,李信相信歸相信,但是並不在乎。

將心思從這些瑣事回轉過來,看著正在入學的一隊隊學子。李信的嘴角掛起了一抹幸災樂禍的笑意……

他們都是出身市井,一身破落氣息,而且出事極為油滑。所以在武學創立之初,李信就確定了武學的基調。既然是武學,自然就是以軍法治學。隻有極端嚴厲的軍法,才能把他們身上的那一股市井氣息給洗掉。

武學的學製設定為三年,也就是說在三年之內他們必須掌握大量的知識。李信不知道他們到底會怎樣,但是李信可以確定一件事,那就是這三年的時間在他們的記憶中一定刻骨銘心。

而且在乞活軍的目前安排中,武學必須設立起來,雖然說老師極其缺少,但是在沒有招募到足夠的文人之前也就隻能這樣了。

而且在將來的一段時間,和武學設立在一起的還有乞活軍中內部的演武堂,和專門培養文吏人才的庶務司。這三個培訓機構的設立也確定了一件事,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乞活軍需要的隻是能吏而不是進士。同時也決定了有夏一朝未來的選才基調,隻有會辦事的人才能夠步入乞活軍的朝堂,而那些隻靠文風爭勝的才子風流隻能淪為弄臣。如此一來,也讓夏國背上了不少年的荒蠻的名頭。

看著絡繹不絕的孩童步入武學,李信的心思再度飄遠,當日在四明山的構想已經開始了一個初步的奠基。隻要等到三年後,這一千多個學生從學校裏走出去的時候,乞活軍的人才供應體製就可以真正的運作起來。因為這一千多個學生並不是以一個士兵的身份進行培訓的,而是作為一個基層軍官而培訓的。

周明看著絡繹不絕的孩童,心中長歎一聲,“隻怕從此之後,大興於世的就不隻是儒家一門,而是兵家,儒家共興於世了。”自從上次看了布告以後,周明就對李信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所以就來到了眉州,在武學之中擔任了一個課師。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見識到這位乞活軍匪首的膽量與氣魄。真是讓人不得不佩服!

看著遠處的幾個一桌寒酸的儒生,周明又是一歎,“連士人之心都籠絡了,這位都督倒是開的一手好價碼!倒是不知日後的情景會如何呢?”

看著站在遠處由士卒拱衛著的李信,周明心中一笑,“不管你如何,反正與我無關。畢竟,我是陰陽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