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 武學(二)(2 / 2)

“至於教授什麼東西嗎?剛開始的時候,自然也不可能教授他們什麼重要的東西。先叫他們識文斷字,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在軍校中就熟悉軍法。其他要教的,就暫定文科和武科。文科教授軍資轉運,機匠工巧;武科就傳授戰陣廝殺,領兵作戰的知識。日後若有需要,隻管再加嗎!“聽著李信的解釋,方元逐漸明白了李信的構思。

坦白說,在聽到這個構思的第一瞬間,方元就明白這個構思的可怕之處。這是要把將領培養的權力從將門的手中奪過來。當今世道,使得門第興盛自然要走科舉一途,但是如果要保證家族不會衰落那就隻有走武將一途。而李信此舉,無疑是釜底抽薪,看似平和似水,但是卻殺機潛伏!

看著方元臉色微變的樣子,李信又補了一句,“自然,武學山長一職由我親自擔任。“聽到李信這句話,方元本能的感到有點不適應。不是不願,而是一種反彈。教育之事,原本就是一直握在文人的手裏。李信開辦的雖然是武學,但是身為主君卻擔任武學山長一職。這吃相是不是有點太差了?

但是轉瞬方元就明白了李信的想法,接著看向李信的眼裏多了幾分複雜,讚道:“主公心胸當真有山川之險!“李信輕輕一笑,接過了方元的讚譽。

不管這個世上的人願不願意,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學已經滲透到這個文明的每一分每一角。“天,地,君,親,師;隻要是這個時代的人就不可能不去在意。李信親自擔任武學山長,即是主君,也是老師;無形中就已經將軍功爵製帶來的弊端消除了大半。

從武學中走出來的將領,無論他們願意還是不願意,他們都帶上了兩條枷鎖,名為君王和老師的枷鎖。甚至可以說,哪怕有朝一日乞活軍立國了,軍隊也不是國家的軍隊,而是他李信的私軍。春風化雨之間,就將未來可能遇到的威脅消弭了大半。而且還沒有動用文人的力量。

這縱橫捭闔,翻雲覆雨的手段,可真有這位主公的特點!

不管前世還是今生,李信一貫的原則是“轟轟烈烈的東西雖然不一定是壞的,但是卻絕對算不上好的。“一件很簡單就能解決的事情,那就不要拖到轟轟烈烈的時候在搞定。

就如同已經推行的裏亭製,還有即將推行的官紳一體納糧製一般,越拖越難辦。李信之所以在基業創立之初就推行的原因就在於此。

從一開始就推行固然會使得前麵的路很難走,但是越往後走路就越寬。如果等到既得利益階級已經形成的時候再去推行的話,那時候麵對的就不隻是敵人了。

現在將基本的製度建立起來,等到以後的時候,不管那些官紳願意還是不願意他們都隻能默默接受。但是如果到了日後在推行,就是動搖國本了!

畢竟,有些事宜實在是早不宜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