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機領著兩千人出了州城,擺了個平安蕩寇陣。
說起來這平安蕩寇陣,倒是有點不小的淵源可講。眾所周知,大趙皇帝殷義最喜歡的就是指揮戰爭。但是身為皇帝,他上戰場的幾率是微乎其微,於是別出心裁的他就編出了所謂的陣圖。讓禁軍士兵按照陣圖編演,按照陣圖的變化去打仗。至於他是不是過於理想化,咱就先不說了。反正南京道一戰,大趙貳拾萬禁軍全軍覆沒。血一般的事實告訴他,戰爭沒他想的那麼簡單。
但是就戰陣效果而言,還是挺不錯的。最起碼,在北魏將帥不知道戰陣的厲害的時候,貿然率軍衝陣。然後,那個忽然起了興致要衝陣的副元帥就永遠的留下了。以至於在後來的時候,北魏士卒就總結了一個血淋淋的教訓-----“列陣不戰”!
不管麵前的戰局是如何的好,隻要大趙士卒列好戰陣,北魏輕騎就絕對不會衝上去。如此一來,趙魏戰場上就出現了近乎可笑的一幕。大隊的騎軍趙軍士卒衝了過來,趙軍士卒迅速列陣完畢。魏軍發現趙軍列陣完畢,立刻在離趙軍一箭之地的地方轉彎,從趙軍軍陣兩旁衝過去。然後,留下大眼瞪小眼的趙軍士卒在原地吃灰。
太宗皇帝的陣圖能發揮的最大效果就是,隻要是列好戰陣的趙軍士卒就會立刻變成一個鐵殼烏龜,絕對沒有北魏騎兵會不開眼來找麻煩。至於其他的作用,就是欺負農民軍的時候非常爽。然後,就沒有了。
羅興看著趙軍士卒出營擺的平安蕩寇陣,嘴角一扯。“平安蕩寇陣,若能平安蕩寇,還要我等武人作甚!”
……
“咚咚咚…”熟牛皮的大鼓敲得震天響,牛機驅策著趙軍士卒前進。羅興大手一揮,同樣命令大軍前進。兩股洪流逐漸接近,雙方幾乎都能看見對方臉上的汗珠與恐懼。淩卞看著對麵的亂匪,依稀間,似乎感覺對麵的亂匪很不對勁……
太安靜了,亂匪太安靜了…安靜的令人心寒。
…“放箭!”隨著牛機一聲令下,如雨點般的箭矢劃過天空,落入了乞活軍的軍陣中。陣中的義軍士卒舉起手中的藤牌或木盾,遮擋住麵孔,免得被箭矢射中麵孔。偶爾有義軍遮擋不及時被流矢沒入咽喉,悶哼一聲倒在地上。後一排的士卒仿佛沒看到一般,徑直補了上來。軍法有言:畏戰不前者,斬!如同鋼鐵一般的軍法在驅策著義軍將士不斷向前。
就像是李信說的,怎麼才能讓士卒變得悍不畏死。很簡單,那就讓他畏懼軍法甚於畏懼死亡!
跟隨著竹哨的節奏,義軍的速度在不斷的加快。五十步、四十步、三十步,在頂著三輪箭雨後,義軍來到了三十步的地方。刺耳的竹哨聲猛然停止,前三排的義軍士卒站定從背後掏出一根投矛。是的,投矛。因為義軍對於弓箭的嚴重缺失,讓李信不得不把歪腦筋動到了標槍的身上。比起昂貴的弓箭來說,投矛的性價比對於義軍來說是相當高的。因為他取材方便,能循環利用,切實用廣泛。甚至隻要把木頭削尖,然後在炭火上一烤就行了。
一個弓箭手需要長時間的訓練,但是隻要是一個眼睛完好的人,在三十步的地方投矛,隻要是往前的就一定能傷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