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士同做了明確表態以後,李信放心的出了武家。至於武士同會不會騙他,李信相信武士同是個聰明人。聰明人都惜命,尤其是武士同那樣的老狐狸。自己單身見他,就已經在告訴他自己不怕他跑,相信徐昭的這個叔翁還是能看出來的。
李信領著兩個護衛趁著夜色離去,望著李信遠去的背影,武士同捋著胡須,又看著站在自己身旁的徐昭,幽幽一歎,“後生可畏!”聽著武士同意義不明的話,徐昭臉上一紅,罕見的露出了一絲小女兒態。看著徐昭,武士同又歎了一口氣,“我那個大兄算是白養了一個女兒,女生外向的可怕喲…”
聽著武士同的話,徐昭身子一扭,轉身回了書房。看著漸漸遠去的侄女,武士同嘴角漸漸露出了一絲笑意,丫頭終於長大了!
兩輛馬車行走在官道上,殘破的官道讓李信算是吃盡了苦頭,如果以後占了益州一定要先修一下官道。
李信這一次出來主要是為了做兩件事,一個是見武士同一麵,因為武士同關乎著乞活軍未來的通訊係統是否成立。而另一件事,就是為了去請一個老頭,一個逃亡老頭。如果說武士同代表著乞活軍未來的通訊係統的話,那這個老頭則代表了乞活軍未來的甲胄供應。
有趙一朝,因為得國不正,所以對於武器盔甲的管控極端嚴格。大型武器如甲胄、弩機等很難流入民間,所以乞活軍上下的武器供應隻能說是勉強夠用。如果真要硬碰硬的與官軍打一場仗的話,那乞活軍的武器儲備估計就要消耗的七七八八了。官軍和義軍打仗之所以能連戰連勝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義軍上下裝備的最多的就是長槍和布衣。
大趙崛起的時候北魏已經崛起,中原的三大天然馬場一個不剩。大趙每年隻能通過所謂的茶馬互市來獲取馬匹,如此以來的結果就是,大趙很難組建成建製的騎兵。漢時一戰能夠投入三十萬匹馬,至於大趙,如果能有三十萬匹馬的話,二十年前南京道一戰就不會輸了。
所以,在太祖皇帝殷則與北魏一戰吃了一場血虧之後,就嚴令軍器監研發新武器。如此一來,八牛弩、神臂弓、等殺伐器物應運而出。更重要的是,軍器監通過對紙甲的改良,成功的將紙甲這個前朝用來彰顯中華威儀的儀仗用品,徹底轉化為了戰爭用品,極大地降低了戰爭的消耗。
但是,兵器的改進卻並沒有帶來多大的效果。太宗皇帝殷義南京道一戰誤入敵軍陷阱,二十萬精銳禁軍所剩無幾。自此之後,大趙徹底失去了北進幽燕,會獵草原的資格。然而,不管怎麼說,兵器的改進確實挽回了一些戰爭中的劣勢,哪怕是在防守的方麵。
對於紙甲,李信聽過也見過,更知道在另一個時空應用廣泛,在戰場上活躍了長達千年。然而,雖然極為熟悉紙甲,但是製作方法與過程他是一概不知。隻知道明《湧幢小品》有記“紙甲,用無性極柔之紙,加工捶軟,迭厚三寸,方寸四釘,如遇雨水浸濕,銃矢難透”。
雖說如果花上一年半載的時間,乞活軍也能完成對紙甲的單獨製造,但是乞活軍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所以,李信現在去找的人就是一個匠戶,曾經在大趙軍器監效力過的匠戶。
明月逐漸升上天空,稀疏的星辰掛在天空上,幾隻老鴉站在枯樹上發出“呱”“呱”的叫聲,為這深寒的冬夜平添了幾分詭異。一個護衛裹了裹衣服,問道:“將軍不回軍營嗎?”李信點點頭,道:“對,暫時不回去。咱們還得去金明縣請一個人。”侍衛聽到這裏,住了口不再多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