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11日,福州福飛路106號。新生絡繹不絕。
“9632班,你在9632班,我是你們的班主任。”眼前的這個叫譚軍的人親切並笑著告訴我一個結論:你在9632班,我的學生。這是一個俏麗而爽直像北方女人的江蘇籍老師,皮膚白晳,語調輕快,讓人愉悅。
“小姑娘,別哭,要長大嘍!在學校裏你會認識許許多多的同學和朋友!”譚老師握著我,想帶我往宿舍方向走,然而我還是沒鬆開媽媽的手。15歲的年紀,還嫩得像根幼草,何況我從未離開過家門。這是我第一次出遠門,腦子甚至還沒來的及清退村委會紅榜上我的名字和那遍生我養我的青山熱土。
爸媽送我來上學,遠房叔公在福州。南京軍區某部副參謀長。
在部門大院裏,我第一次聞到了白玉蘭的香味,幽靜而撲鼻。爸爸和叔公在敘舊,媽媽陪我來學校。從銅盤路的三角井到學校有一段長長的坡路,有些瀝青並伴著泥濘,卻擋不住媽媽的喜悅和我對未來的無知。媽媽帶我繳完學費,幫我打點好床鋪、衣服,購買完飯卡和電話ic卡後,她要離開了。我淚下如雨。
譚老師帶我到女生106宿舍。我見到了我的同學們。一個叫林玲的武夷山女孩拿著洗衣服的臉盆急急忙忙從身邊呼嘯過去,然後熟悉地在洗池搓打著衣物,動作嫻熟漂亮。105、106宿舍是相串的,共用一個洗池和wc。身邊的所有的同學都像林玲一樣,各忙各的,像家裏一樣,沒有我那樣的拘束感和陌生感。
望了一眼門外。媽媽還立在宿舍對麵斜坡上的那棵白楊村邊上,我淚眼婆娑。
“吃點豆腐幹,怎麼樣?”一個清麗的女生手裏拿著幾包長汀豆腐幹,她叫曹嬋,隔壁105宿舍。我感激的朝她微笑,感謝她的第一聲問候。人生中有許多次彷徨、無措,往往第一份溫暖最令人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