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很難得的珍貴玉石。如果有手掌大的一顆翡翠那一生就可以不愁吃穿了。何況是一顆有半個人身大小的翡翠。而且是顏色純度都難得一見的翡翠。

石青璿仔細的端詳著畫中的玉佛。這是一尊按照原來的雕像以相同的尺寸畫下來的阿彌陀佛畫像。越看越覺得不可思議。這尊佛是阿彌陀佛的像。整個佛像長達五尺,下麵的蓮花是純色的翡,她出生世家自然見過紅色的翡。一眼就可以斷定這是難得的紅色。可是翡的紅色用來作畫花荷花不是很適合。而這佛像中的荷花卻讓人感到沒有任何一種顏色能夠和它相提並論。畫中的佛像麵向圓滿端莊,特別是那雙慈悲到了極處的雙眼無論從正麵側麵看都讓人覺得阿彌陀佛的佛眼飽含著慈悲憐憫的看著你。

畫像的是她的老師,佛門中極富影響力的盛蓮齋主人釋淨心。也是石家英字輩的長輩。在家中排行第七。從小就擅長繪畫。出家以前,釋淨心在書畫界的地位也是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很多看好她的前輩斷定她將來在花壇的潛力是無限的。皈依佛門後,釋淨心主要的精力就是畫佛像。她畫的佛像栩栩如生狀如真佛。故而很多高僧信佛的上流人士都喜歡找釋淨心畫佛像。

不過釋淨心也是個有脾氣的人,看不上眼的人她一律不理。哪怕你是當今皇帝她也不會理睬你。而當今的世上能讓釋淨心看上眼的並不多。澄觀法師當然是她看的起的人之一。石青璿初入佛門時在澄觀法師住的寮房裏見過這個當世大德。澄觀法師是密宗的高僧。據說一有一百五十歲以上了,可是語如洪鍾,麵色也無任何皺紋。怎麼看也隻有六七十歲左右。牙齒也未曾脫落,每天還要自己挑五桶水上山。他修行的主要是楞嚴咒。持的也是長齋。每天四更十分就開始起床念誦一遍《楞嚴經》隨後是楞嚴咒。到了午時方開始進食。佛門講究過午不食,這一餐完了整天就不能進食任何食物隻能喝清水。她想不透的事法師那樣大的勞動量居然僅僅是一頓飯。直到後來自己修行佛門的般舟三昧以後才明白,真正的修行人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的飲食。隻有妄念和煩惱很重的人才需要那麼多飲食。

如果說世間上最富有的國土,再沒有能及得上諸佛刹土了。世間最珍貴的黃金在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與鋪地的地板沒有什麼區別,世間難見的硨磲琉璃瑪瑙珍珠在極樂世界隻是裝飾樹木的掛飾而已。世間難見的東西在佛國賤如泥土,世間已經消失的寶物在佛國也隨處可見。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所謂求財得財求子得子求智慧的智慧。絕對真實不虛勝過世間所有神靈。關鍵就是你有沒有這個善根和緣分而已。

石青璿就是這樣一個與佛有緣的人。十四歲以前,她從來不相信鬼神與佛的存在,也不相信上帝真神的存在。直到那一年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才使得她相信這個世界真的有鬼神的存在。

石氏家族在當地是很有威望的。在當地,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石氏家族的存在。即便是附近的城鎮也有不少人知道石氏家族的存在。石氏家族的有名不僅僅是其在當地的影響力,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石氏家族至今當家的都是女人,世代的子女後代都是隨女方姓。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種隨女姓的習俗居然可以從唐朝延續到現在。據說石氏家族的第一代祖先石媛是一位女將,女將在其它朝代是不允許的,可是在極為開放的唐朝特別是在武則天時期卻是很平常的。武則天退位後,石媛就開始從商,憑著自己的聰明和當官時的人脈積累了不少財富。安史之亂時帶著全家老小來到這個小鎮。或許是將門之後的關係,石家的後人一直都有習武的習俗。

石青璿其實是雨字輩的人。原名石雨萱。在這一代中排行第三。可是從小就是和異類。三歲是時候,在學完《三字經》《弟子規》和後,石青璿覺得不怎麼喜歡這個名字。於是向當今的大家長石承菲提出更名的想法。按照家規,後輩子女不得私自更名。除非通過各種考驗。文如儒家的《四書五經》,佛家的《地藏經》《法華經》《楞嚴經>等佛家十三經。武如石家世代相傳的石家八十一路長拳。但這些須得等到十四歲的時候才有資格考察。考察的地點則在石家後山的靜思林裏。靜思林其實一片竹林。石家曆代人都很喜歡竹子。所以在後山栽了不少各色品種的竹子。久而久之,這裏就成了一片頗具規模的竹林。也是曆代祖先專門討論重大事件的地方。改名字對石家人來說自然不是小事,所以自然也是在這裏舉行。

對於當家人提出的其他考核科目,石青璿都沒有任何意見。唯一讓她感到奇怪是為什麼要考核佛家的經典。雖然曆代傳人中信佛的人不在少數。但是她不信佛啊,她不信這個世界上有神佛的存在。總覺得佛經裏麵的內容都不是一般人能夠讀懂的。